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ID:949822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炎性肠道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有可能形成X状结构的消失、血管纹理的粗乱、小片状的糜烂和黏膜的充血水肿等,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及直肠[1]。  本次研究选择2013-012014-01间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使用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4-01间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

2、17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66岁,平均(39.6±2.1)岁;最短病程9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22.3±3.3)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67岁,平均(37.2±2.9)岁;最短病程11个月,最长49个月,平均(24.1±2.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全部患者的诊断依据全国医疗专业统编教材第五版中对于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结肠肿瘤、阿米巴肠炎、菌痢等导致的溃疡或者结肠炎症,中医中湿热

3、阻滞型的表现包括脉数、苔黄腻、舌红、小便黄、肛门灼热、黏液血便、腹泻、腹胀和腹痛。  1.3治疗方法实验组:选择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方法。艾灸:取患者神阙穴,选用钟罩灸,以出现局部和舒适温热为度,持续30min。而穴位埋线选择俞募配穴:主穴选择大肠俞、天枢,配穴选择上巨虚、阳陵泉,每次治疗时取天枢双侧,以及余穴的单侧。具体操作过程中选用医用无菌的一次性穴位埋线针,1.0cm长的医用无菌羊肠线小段若干和无菌镊子;将工具拆开以备用,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选定的穴区和术者的手部经过严格的无菌消毒之后,把羊肠线置于针头内,用针芯来推动肠线,快速垂直进针并

4、刺入穴位,以将线埋于肌肉和皮下脂肪之间为宜,通常是1.5~2.0cm的深度,之后稍做提插,在得气之后出针,使用干消毒棉球对针孔进行按压以防止出血,同时用输液贴进行固定。每2d艾灸1次,1疗程15次;每周进行1次穴位埋线,1疗程4次,于1个疗程治疗之后对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组:选择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疗法,2g/次,2次/d,疗程为1个月。两组患者均在1个月治疗后进行观察。  1.4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患者大便正常,原有的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表明结肠的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并在半年内没有复发,大便的次数减少;显效:患者原有症状出现显着减轻,结肠镜检表明结肠的

5、黏膜充血以及水肿病变有显着好转,3个月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肠鸣、腹痛程度、大便次数较之前好转,结肠镜检表明结肠黏膜的局部病变出现范围缩小;无效:患者的原有症状以及结肠镜检结果都没有明显改善。以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与总人数比值表示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之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使用t检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差异,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

6、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当中,实验组患者部分出现了穴位埋线位置的疼痛,尤其以天枢穴位为敏感,然而患者一般可以耐受;对照组患者部分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且曾出现拒服药物的想法,未将拒服者纳为对照组,此外个别病患出现粒细胞或白细胞水平降低,此类患者在监控血常规基础下进行间断服药。  3讨论  慢性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有可能形成X状结构的消失、血管纹理的粗乱、小片状的糜烂和黏膜的充血水肿等,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及直肠[3]。其临床表现有肠鸣、腹胀、腹痛、大便出现性状改变以及习惯性改变,肛门有下坠感,腹泻或大便

7、秘结,或者二者交替出现,次数出现增多,3~5次/d,多时可达10次以上,以及大便出现羊屎状或者溏烂带少许鲜血或黏液等[4]。本次研究通过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型的慢性结肠炎,充分利用经络穴位的原理,以药线替针,将药线埋入皮下的穴位当中,使药物持续性缓慢释放,一方面可以持续性地刺激穴位,释放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有利于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另一方面艾灸燃烧过程所产生热能会经由经络系统,把能量传输至病灶,调和气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从而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改善肠胃功能,使药线药物加快到达病灶,热散湿去,使病状得以迅速改善[5]。  

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有显着提高,且无显着的不良反应发生。表明通过穴位埋线和艾灸结合治疗湿热阻滞型慢性结肠炎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