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

ID:25635713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_第1页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_第2页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_第3页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水患者中医辨证诊疗体会李莹(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36)【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369-01【摘要】目的讨论石水患者中医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水肿病久,或劳欲体虚,肾气内伐,肾阳不足,失于蒸化,开阖不利,水邪内停,则泛溢成肿。【关键词】石水中医诊疗石水是因皮水等迁延且久,正气渐虚所致。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血压高,面白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木病相当于丙医学所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1.木病可有皮水迁延不愈,病程超过1年以上,或有水肿反复

2、发作的病史。病势进展快慢不一,时轻时重。可因劳累、其他疾病影响、气候变化、情志饮食失调等而使复发或加重。2.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并有腰酸、头晕、疲乏、纳少、畏寒、面色淡白,舌淡胖等虚弱证候。少数病人初病并无水肿等症状。3.小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管型、红细胞,尿比重偏低。血液检查可见贫血、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胆固醇增高。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压高,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鉴别诊断]1.皮水:新起突肿,病程不超过1年。2.正水:病势急,病情重,发展快,不呈迁延反复之势。3.肾水:病程长而水肿甚为主症,有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尿中红细胞、

3、管型不多见。4.肾著:晚期可有较多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多见于女性,以尿频、腰痛为主症,尿沉渣中白细胞明显增多,细菌培养多数阳性。肾功能改变多以肾小管为主。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有助于诊断。1.慢性肾衰:尿量减少其至无尿,尿比重低,常固定在1.010以下,口中有尿臭气,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昏迷,皮肤干燥有尿霜,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2.风眩:当继发肾损害吋可表现为蛋白尿和高血压。但肾损害发生较晚,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出现在尿改变之前,尿蛋白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肾小管损害一般早于肾小球。肾穿刺常有助鉴别。3.蝶疮流注:女

4、性好发,可伴冇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个脏器功能损害表现。血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增加,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辨证要点]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等,伤及脾阳,脾失转输而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发为水肿。水肿病久,或劳欲体虚,肾气内伐,肾阳不足,失于蒸化,开阖不利,水邪内停,则泛溢成肿。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血压高,面白为辨证要点。[辨证治疗]1.脾虚水停证证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润,脉濡缓。治法:健脾利水。方药:春泽汤加减。A术12克,茯苓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桂枝6克,人参5克,防己12

5、克,黄芪12克,苍术10克。2.气滞水停证证候:肢体浮肿,胸胁脘腹痞胀,咳嗽不爽,小便不利,舌淡苔滑,脉弦。治法:行气利水。方药:茯苓导水汤加减。桑白皮10克,陈皮6克,大腹皮10克,赤茯苓12克,泽泻10克,灯心草3克,白术10克,木瓜12克,槟榔10克,紫苏10克,砂仁6克,木呑8兑,麦冬10克。1.湿热蕴肾证证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胸腹胀闷,腰部胀痛,U腻纳呆,渴不欲饮,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湿。方药:四苓散加味。茯苓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白术15克,厚朴、黄芩各10克。2.肺肾气虚证证候:面浮肢肿,面色萎黄,神疲乏

6、力,气短懒言,容易感冒。腰脊酸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弱。治法:补气利水。方药:扶元散合六味地黄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4克,黄芪12克,茯神10克,菖蒲10克,远志12克,牛膝1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3.脾肾阳虚水停证证候: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舌嫩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法: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方药: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人参6克,炮姜5克,甘草4克,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白芍10克,生姜3片

7、。4.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10克,菊花6克,熟地10克,山药4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泽泻12克,丹皮10克,黄柏6克。1.气阴两虚证证候: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血压高。治法:滋阴益气。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各10克,太子参,生白术各12克。2.肾虚血瘀证证候: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

8、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腹胀痛或刺痛,舌淡暗,脉细涩。治法:补益肾气、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