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24355
大小:71.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历史学]辛亥革命:先破后立的寓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先破后立的寓言公元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蛮烟瘴雨的岭南。彼时干戈四起。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隔着史书菲薄的黄册,我们还能想象,是在怎样电闪雷鸣的夜里,有一张时局图被缓缓地展开,如锯割裂的雄鸡图形上空,鹰视虎踞龙盘,然后有耀眼的火花迸射而起:它要面对的是整个时世。一.革命前:膏肓之上的白昙我总以为,将中国人写得最残酷也最深刻的,并非口角凌厉的柏杨夫子,甚至不是鲁迅,相反,却是一个俄国外交官:他曾在清末年间生活于此,并写了一部描写当时中国的书籍,名为《尘埃》,如今正陈列在校图书馆的书架上。因为这本书,曾一度掀起西方对这个古老
2、国度的狂热,而作者本人,也被当做为难能的“中国通”。书里的描写角度并不批判,更多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当时的宗教,交通,教育,医疗,女性的地位。在这里你可以看见一个外来的触角,揣测并打量着眼前精密而玄奥的东方帝国,惶惑、猎奇和怜悯夹杂的目光。他当然免不了在踏入慈禧太后的宫殿时,为这“无比的奢华”感到惊讶;也免不了怀疑黄种人的扁鼻子“仿佛是一出生就被锤子砸平的”。可这样的目光,在最后给中国人下的结论却是:不好看,然而是勤劳的,幽默的,道德性的,通常不反抗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看看吧,一个西方人最为直观而浅显的观点:勤劳——意味着什么?顺天承命的劳作,脸色被土地熬得黑黄;幽
3、默——意味着什么?当遭遇压迫时,将抗争取代的,却只有自嘲的小段子;道德性的——意味着什么?甘于被儒家经典所驯养,成为千年不变的教条最忠实的奴役;最后,不反抗的性格——所有的这些,多么完美、伏帖地铸就了最适合在农耕社会里被统治的胚子。它曾经让中国以此为骄傲,而如今,鸦片来了,军舰来了,民众们犹熟睡在沉甸甸的基因。历史教科书总说,落后就要挨打。不全是的,从风华全盛,到病入膏肓,哪仅是“帝国残阳”纯粹的幻灭和完结,这里面有一种类似惯性的东西。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魏源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梁启超说: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近代渐渐传来了这些声音,它的音量慢慢扩散、放大。
4、我们看到的中国的变革也有种迟缓、念旧的气氛。每句口号都像是思量已久,才从人物口中如白昙般绽放,优艳的,易逝的。而他们都位于戏台之上。观众即是人民。他们麻木地目睹,看到好处,会跟着兴奋叫嚷;看到鲜血,也会流露出凶狠的杀机;看到鲜黄的皇旗,一样会盘起辫子,仍然跪拜:因为满清是个残剩的框架,但再破旧仍如敝衣,给布衣黔首以安全感。就像《金锁记》,肌肉麻痹的丈夫躺在榻上,温风如肉,尽是死亡的气息,可妻子再厌弃也宁可守在那里——宁可,靠着惯性生存。于是有声音说:是该流血了。二.革命中:荒凉时世的热血那个声音来自于孙中山。也可以说,不仅是他。年少时,他曾进书李鸿章,洋洋千万字,笔
5、墨是诚挚的,而思想在今天看来,是幼稚的。李鸿章理所当然地没有接纳。就事论事不好说什么,但由此可见,孙中山和他的同道们走向革命这条路,路线并不平直。易经中的第十三卦为同人。卜辞道:同人于野,亨。意即汇聚志同道合的人共创事业。如果没有涉及封建迷信,那么几能说,这一卦勾勒了辛亥革命的将近全部内容。古人的智慧有时超出我们所想。一开始,同盟会、兴中会,与其说是纪律严明的军事政治组织,不如说是有同样目标的理想主义者们举行的盛宴。没错。我将孙中山定义为理想主义者,这位曾声称“所爱唯两者,一为革命,二为女人”的伟人,始终有着种单纯和狂热、坚决和脆弱的气息——它只生长在优裕的资产阶级
6、出身的人身上,而一旦处境贫苦,不论是救国之志,亦或是伟大信仰,都会被生存之苦难轻而易举地消磨:生存始终是比精神更强大的所在。而这场革命却是靠后者所点燃的。它不是民众被压迫到极限义无反顾的斗争,不是统治者严酷手段逼出来的反抗的狂澜,必须承认,即使处在两半社会,大多老百姓仍能够像鲁迅笔下的绍兴镇子里,安于一衣一食的日常生活。这很大原因跟清政府自身的孱弱相关。须知中国人的国民性里,早被几千年的磨折,培养出了极高的忍耐底线。倘若一息尚存,极少数者才会选择奋勇的搏斗。那催化革命的究竟是什么呢?写到此,想起了一个女子:秋瑾。认识她的人多半见过她的男装小照,手中持剑,眉目清俊非常
7、。这是位名门闺阁之中的淑女,也正是她,为了革命毅然就义于西湖之畔。她的笔锋不似寻常儿女,棱棱然有金铁气,从中能读出革命者为之执著、为之献身的某些原因:传统的满汉之争,因侵略而激发的民族情结,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平权主义,渴望扬眉吐气的尚武精神——而更根本的,毋宁说它是来自于青年人的血管里,那种特有的壮怀激烈,和无从燃烧的疯狂和年轻。在和平时代,这种能量要么静默地熄灭,要么奉献给自我和爱情。但在当时,革命无疑成了它的火种,也正是那一腔激扬的热血,无遮无拦地浇灌了整个荒凉的时世。无数人因此投入到抛头颅洒热血的进程中,那一场场以集体进行的或牺牲,或摧毁,都以革命为名。所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