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ID:25620044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1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_第1页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_第2页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_第3页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_第4页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答题规范指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答题方向,答题不规范,漏掉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解题指导:(1)知人论世看清诗歌题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题干的隐含信息,把握写作重点和相关背景。要注意的是,可以联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作品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贴标签。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隐居出世、积极入世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整体定位整体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切不可断章取义。比如读南宋叶绍翁的七绝

2、“萧萧梧桐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只看到“儿童挑促织”的喜悦,而不顾及诗歌主旨——“客情”,从而胡乱作答。(3)抓关键词寻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林仰的《少年游(早行)》: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心共马蹄轻”显然是聚焦作者情感的中心句。如果没注意这个中心句,就会将此诗错误理解为表现诗人早行的凄凉冷寂。(4)前后协调做答时要注意前后不同问答之间的协调性。如在不同的问答中对景的特点与情的基调

3、分析是否协调,如果前后不同问题的答案之间矛盾抵触,则答案肯定出错。(5)规范作答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把握其内在意蕴;鉴赏术语的要灵活运用;注意评述结合(任何一个题目,如果这样问:“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就必须评述结合);先拟草稿后誊写一定要在规定的字数内答题。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4、(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迷恋、平静、舒适、恬淡、哀伤、怀才不遇、知音难寻、、积极向上、保家卫国、坚守节操、忧

5、国忧民、关心同情人民疾苦、壮志未酬、批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答题表述方式一般形式为表达了作者对…….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变式问:请简析本诗意境)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

6、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绘景)。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概括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表述情)。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表达效果?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艺术手法主要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

7、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心理反应、思想感情等。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见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

8、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正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