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

ID:25551099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_第1页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_第2页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_第3页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_第4页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生德育带来巨大挑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形势更加严峻。艺术类大学生德育面临三种挑战:德育说教和道德需求相脱离、纯经济价值观和普世性道德观相冲突、低俗艺术所含负面价值观和人文主义道德理想相违背。公共德育不足以迎接挑战,现行艺术教育也不足以迎接挑战,只有公共德育和艺术专业德育相结合,才有可能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大学;艺术;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二、现行的艺术教育不足以接受挑战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面临三大挑战,而现行艺术教育不足以接受挑

2、战,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  第一是生源基础。艺术类专业招生,注重考生专业技能,文化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艺术类大学生普遍专业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招生重视专业技能考试,而这些专业技能通过不长时间的培训便能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因为文化考试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论文联盟.L.的录取分数线一般要低得多,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担心文理科大学没有把握考上才临时转行的[22],一部分学生、家长、与中学教师把它当作一条捷径来走,在功利色彩浓郁的集体目标下,没有任何人来考虑学生本人对艺术学习是否葆有兴趣抑或拥有学习过程中的快感[23]52。实际上,只注重艺术技能的招生考试,不仅在造成艺术类大学生的文

3、化课基础薄弱[24],也使艺术类大学生既不具备艺术天赋也无艺术情怀,既无法获得艺术素养也无法获得艺术精神。艺术类大学生艺术与文化基础差,使他们在道德认识能力上具有先天性不足,使艺术教育难以接受德育面临的挑战。  第二是课程设置及教学。现行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过于细化,随意性大,教材不适应需求。过于细化,源于专业细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艺术分为美术、表演艺术、图像和视听艺术三类[25];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把艺术分为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四类[26];中国将艺术学分为艺术心理学、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广播电视文艺、美术、工艺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学其他学科等十

4、二个二级学科[27]。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细化专业,公共人文课比例很少,公共专业基础课次之,细化专业课最多。这种课程设置可能使学生熟悉本专业技能,不熟悉艺术知识与相关知识,更无法获得艺术赖以存在与实现的人文底蕴。随意性大,是因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要求,各个高校自行设置课程时根据师资情况进行,导致课程设置无系统性。一些高校艺术教育的公共课设置很不科学,比如有的重复严重,有的应该上却没有人能上,或者愿意上;影视欣赏课老师都争着上,艺术史、艺术理论等课老师不太喜欢上[28]。教材不适应需求,普遍存在教材老、窄、缺。老,教材几十年一贯制,内容不适应当前实际需要,观点

5、陈旧,材料过时;窄,内容单一,口径窄小,材料重复,雷同太多;缺,部分专业无教材,如粤剧专业教学中的排场课均无系统规范的教材。[29]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与教材不适应需求,使学生所获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性与应用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强化课程设置过于细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三是学生特点。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由生源基础等入学前因素决定,也由课程设置及教学等入学后因素决定,还由社会思想与艺术思潮等大环境因素决定。国内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文章较多。根据杜爱民[30]、李文清[31]、欧阳俊虎[32]、刘丹[33]、余晖[34]、刘凯[35]、赵梅枝[36]、王群[37]、陈显捷[23]52-

6、53等人文章,艺术类大学生具有如下特点:思想活跃、创造性强,但理想信念淡薄;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但集体精神薄弱;功利性强、专业技能高,但文化基础差;社会实践多,实践活动能力强,但受社会影响较深。另外,陈飞认为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好胜心极强、自尊心和嫉妒心强、独立感和自由感强、感情丰富细腻、活动能力强、表现欲强等特点[38]。学生特点影响专业教育效果,影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影响德育效果。  除生源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与学生特点等因素外,还有不少因素使现行艺术教育不足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德育面临的挑战,限于篇幅,不一一探讨。  三、公共德育和学科德育相结合 

7、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德育面临严峻挑战,而现行艺术教育不足以接受挑战,这给大学德育与艺术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满足这种新要求,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应该寻找公共德育和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德育新路径。  (一)公共德育及公共德育改革  大学公共德育,在形式上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实施;在内容上指社会公德教育。  如何进行公德教育,如何进行公共德育改革,潘玉滕[39]、马孝青[40]、《北京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课题组[41]、王君英[42]、朱其训[43]、林琼斌[44]、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