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质之商榷

翻译本质之商榷

ID:25402918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翻译本质之商榷_第1页
翻译本质之商榷_第2页
翻译本质之商榷_第3页
翻译本质之商榷_第4页
翻译本质之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本质之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翻译本质之商榷朱香奇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湖南株洲412002摘要:本文从翻译的过程性、翻译的主体性、翻译的目的性、翻译的区别性、翻译的多样性以及翻译的历史性等方面对翻译本质提出商榷,最后总结出翻译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有目的的、跨语言理解和目的语文本构建的历史性过程。关键词:翻译本质商榷本质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语义,是对事物的归纳概括所形成的普遍性或普遍规律,也就是全部事物表象共同存在的根据。就传统哲学意义而言,本质就是归根结底意义上的本体、本原,是事物比较深刻的长期稳定有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质的规定。本质至少具有三个显性特征:其一,

2、普遍性;其二,稳定性;其三,区别性。说到翻译的本质,翻译界至今对此纵说纷纭,莫衷一是,值得商榷。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的片面性所致。“任何事物都是多种特性的、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事物在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本质,因而对于反映在这个事物里的概念也就可以作出不同的定义”(《形式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众所周知,翻译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因而对于翻译的本质应该进行多层面的探讨。1翻译的过程性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翻译应该和阅读、写作一样,既具有动词意义和具有名词属性,因而翻译的本质应该是一个过程,J.C.Catford,孙万彪、王恩铭,苏联翻译理论家

3、巴尔胡达罗夫等众多翻译理论家或学者都认同翻译“过程性”。“翻译的本质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朱燕,2004:10),显然是不符合翻译语义本质的。首先,“艺术是形象具体地反映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辞海),而翻译涉及到科技翻译、法律翻译,这些翻译有何能“形象”,又怎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其次,“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辞海)。科学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验证性”的“先在物”,是用来指导人们实践的“共性知识”。而翻译因人而异,“一千个译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所当然,“翻译不是科学,翻译学才是科学”(

4、谭载喜,1999)。既然翻译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又怎么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呢?“这种脱离行为主体、抹去个性差异,忽视对事物内在‘运动形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方式,不仅模糊了翻译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本质区别,也削弱了其理论价值”(曾利沙,2000:9)。从过程分析的角度来看,翻译首先是译者对源语语义的理解(解码),然后根据理解以译语进行语义构建(编码)。理解与构建是翻译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必经的阶段。翻译离不开对原文的理解,而理解又要根据原文文化和特定情景,从宏观到微观把握原文信息。译文的构建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又包括

5、如何构思和建立(译文)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译者要考虑译文各种语言、非语言制约因素。理解是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构建是理解的结果和归宿。没有理解的翻译就是瞎译、乱译,也就无从说起翻译。因而翻译的本质必然是包括两个阶段的一个(项)过程。“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孙万彪,王恩铭,2000:1),翻译怎么能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或“传达”过程!2翻译的主体性从主客体关系来看,翻译的主体应该是译者,客体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考虑的

6、一切客观因素,包括源语以及与之关联的语言、非语言因素和译语语言、非语言因素,主体是动态的,而客体是相对静止的,因而译者主体与源语客体的关系不是平等,他们的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的被动关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程永生,2000),“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许钧,2004:1)。“交际”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交际”双方都是动态的,互为主客。“一般的交际活动都包含有两个明确的活动主体——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但在翻译(尤指笔译)的交际过程中,明确的活动主体则只有译者一人”(刘传珠

7、,2004:5)。其次,交际主体之间的协调性是双向相互的,而翻译过程中主客关系是既定的,他们之间的协调性只是译者主体单相行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需要协调,但协调工作是由译者来完成的。再次,一般的交际活动自始至终只使用一种媒介进行,翻译则必然要用到两种媒介(原语和译语)。翻译是译者主体的目的行为,译者是翻译中介,贯穿翻译整个过程,可以说没有译者也就没有翻译。译者主体在翻译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仆人”,而是能动的认知者(理解文本)和创造者(构建文本)。由于译者的文化水平、审美意识、个性情感、伦理道德等因素因人而异,不同的译者其译者主体性(主观能动

8、性)表现不一样。比如,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杨振宁译为:“Theeveningsunisinfinitelygrand,/Wereitnotthattwilightisc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