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

ID:2530411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_第1页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_第2页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_第3页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_第4页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论文王军张健韦萍卢定强【摘要】目的研究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自制的聚乳酸为载体,二氯甲烷与乙醇(体积比1∶1)为油相,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空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结果优选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freelm×250mm,5μm);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谱析通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冷冻离心机(上海离心机械研究所);乌氏粘度计(南京大学玻璃仪器厂)。乳酸(安徽丰原格拉特乳酸有限公司);氯化亚锡AR(

2、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二氯甲烷AR(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上海试剂一厂);甘草次酸(实验室自制);十二烷基硫酸钠(吴江市集星化学厂);甲醇为色谱纯(上海试剂一厂);重蒸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2方法与结果2.1聚乳酸的合成及分子量测定将乳酸经除水处理后,加入催化剂,控制温度、压强,反应20h左右,反应结束后溶解,提纯产物,真空干燥得白色粉末状产物。通过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乳酸的特性黏度,由公式[η]=5.45×10-4Min-1,投药比1∶3,乳化剂浓度1.5%,油相中PLA比例为1∶25。见表1。表1正交设计及因素水平表2.3评价标准通过对微球

3、载药量、包封率、收率的测定,以聚乳酸微球的载药量(S1)、包封率(S2)、收率(S3)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其中S=S1+S2+S3)计算方法见表2。表2正交设计及实验结果2.4微球的粒径及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500粒微球,并测定其直径,计算平均粒径。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观察的500粒微球平均粒径11.09μm,5.03~18.87μm范围内的微球占微球总数的85%。见图1~2。图1单个微球和成堆微球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图2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粒径分布图2.5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精密称取适量

4、甘草次酸,聚乳酸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和二氯甲烷(V∶V=1∶1)中,超声分散均匀。在25℃条件下,将二氯甲烷乙醇溶液注入一定浓度的PVA溶液中,以一定的转动搅拌乳化,持续搅拌5h以挥尽二氯甲烷和乙醇。静置,离心,弃去上清液,蒸馏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微球。2.6甘草次酸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次酸样品20μg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以二氯甲烷乙醇溶液溶解定容得储备液,精密称取一定体积的储备液置50ml容量瓶中,以二氯甲烷乙醇溶液定容并配成12,16,20,24,28,32mg/ml系列浓度标准溶液,20μl进样,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1m

5、l·min-1,在254nm处以二氯甲烷乙醇溶液(V∶V=1∶1)为空白测定吸收度(A)。用A对甘草次酸的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A=0.0221C-0.0128(r=0.997),说明在12~32μg/ml范围内C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经方法学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59%,99.51%和100.17%,日内RSD为0.51%,0.53%,0.17%,日间RSD为1.2%,0.90%,0.42%,符合测定要求。2.7载药量和包封率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微球,配成一定体积的二氯甲烷溶液,以二氯甲烷乙醇溶液(V∶V=1∶1)为空白

6、对照,在254nm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含药量。收率=所得微球质量/投料量载药量=测得药物的含量/微球粉末的含量包封率=实际载药量/理论载药量2.8体外释放精密称取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50mg,置250ml烧瓶中,加入100ml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将试样置恒温震荡水浴锅中,37℃,转速150r/min,在1,2,4,8,12,24,48h取样0.5ml,并立即补充新鲜释放介质,经0.45μm滤膜过滤用于分析。根据体外释放结果,用累积释药百分数对时间绘图,得到微球体外释药曲线(见图3)。结果表明,72h内缓慢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对

7、累积释药率分别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及Higuchi方程拟合,其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Y=0.0964t1/2+0.2268(r2=0.9851)。图3甘草次酸聚乳酸微球累积释药曲线3结论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时影响微球圆整性,包封率,收率等的因素主要有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油相中PLA的比例、乳化剂的浓度、投药比(甘草次酸与聚乳酸的质量比)等,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微球制备工艺,确定最优工艺为:搅拌速度400r·min-1,投药比1∶3,乳化剂浓度1.5%,油相中PLA比例为1∶25。结果表明工艺稳定性、重复性良好,所制备的微球光滑,

8、圆整。甘草次酸在二氯甲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