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

ID:25208217

大小:7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8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_第1页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_第2页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_第3页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_第4页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提要:歷代荀學研究者皆欲對荀子性惡論提出見解,目前已大致明朗化,但是荀子的價值根源建立在何處,仍有爭議。一、牟宗三先生認為荀子「大本不立」。二、荀子知性的道德主體,是他的千古創見,是善的保證和價值根源。三、荀子樂教用來感動人之善心,以樂成德和天地、四時相象。四、荀子的宗教精神,以誠養心,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荀子用誠心來守仁行義,能夠神化明變達到天德的境界,可見天德就是仁義的源頭活水,是荀子為儒家所開創的宗教精神,也是價值的根源。荀子知性的道德主體和宗教精神,可以為中國邁向現代化之路,找到一個生命的根源。前言從荀子一書完成之後,經過了秦、漢、三國、晉、南北朝

2、、隋朝這麼多的朝代,都沒有註本,直到唐朝中葉才有楊倞為它做註。又過了五代、宋、元、明這麼多的朝代,在清朝才又有學者為它來做校正和註疏的工作;和孔子、孟子相比,荀子的研究者,真的是可謂:「荀門淡泊,收拾不佳!」。歷代學者之所以厚孔子、孟子而薄荀子,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唐朝「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說:「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讀荀子)韓愈評其大醇小疵,尚是褒中寓貶,到了宋朝蘇東坡,在其荀卿一文則評荀子之過有如下數端:1.喜為異說而不讓。2.非子思、孟軻二位賢人君子。3.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4.李斯以其學亂天下。歷年來評荀子之過者,大抵不出此四端,清末民初

3、以來荀學研究者人才輩出,對這些問題已大致獲得解決,目前第三項「性惡論」遺留下來的問題是:荀子的價值根源到底建立在何處?仍然有待研究。一、所謂荀子「大本不立」、「本原不足」、「禮義之統不能拉進來植根於性善」這是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在其大著「荀學大略」一書中所指出來的[1],牟先生在此著作中對荀子哲學的研究有極大的正面貢獻。他指出荀子具有邏輯之心靈、荀子之思路與西方重智系統接近,要溝通中西文化之命脈,必須將荀子之思路予以疏導而融攝。凡此種種皆言人所未言,發人所未發,有真正的智慧和真正的生命力在裡面,對後來的荀學研究者,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居功厥偉,不容抹煞,但是無論無何,牟先生還是認為荀

4、學非中國正宗之重仁系統,乃宋明儒者所謂之別支也,宋明儒者亦不甚予以尊重。我在民國七十年始讀「荀學大略」,相見恨晚,愛不釋手,深深的踏入牟先生所建立的荀學體系之中,遠紹旁蒐各家學者之荀學著作,益加驚嘆牟先生哲學功力所凝聚之睿智與其對學術界影響力之深遠,台灣、香港、海外之學者論及荀學,幾乎或多或少受其精神感召,而採取其觀點。大約在八年前開始,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許多研究荀學的論文都說荀子的「大本不立」,或說荀子的「價值根源失落了」,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盤桓許久,滋生疑惑,於是把荀子原文和其他的論文反覆研究推敲,我發現這個問題是由「荀學大略」引起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下略述筆者不同於牟先生的

5、一些淺見,供學術界諸位前輩及學者專家參考。二、荀子知性的道德主體是善的保證,是價值根源荀子曾經苦心孤詣的建立了知性的道德主體,這個知性的道德主體至今仍鮮為學術界人士所認知,現在我把荀子建立知性道德主體的思想脈絡,詳細的敘述於後:1.認知心的提出荀子認為「認知心」是人類的本性[2]可以有智的表現:「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3]「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正名)可知「認知心」是人類的本性,而且可以開出智慧。2.認知心的辨知能力荀子說:「辨說也者,心之象道也。……道也者,治之經理。心合於道,說合於心,辭合於說……以正道而辨奸,猶以繩而持曲直,是故邪

6、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正明)這是認知心的辨知能力,以心合於道,說合於心,辭合於說,則可以辨奸,使百家邪說者皆不能亂而竄之。3.認知心具有主體性認知心本身具有主體性,是自由意志的,自禁、自使、不但是人類形體的主宰,而且是道的主宰,荀子說:「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天論)「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辱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解蔽)「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正明)[4]4.認知心具有創造性認知心若能藉著修養功夫,則能虛一而靜,達到大清明的境界,若是個人能

7、夠達到這種境界,則具有察知萬事萬物,和創造性的能力,以經緯天地,制割大理。荀子說:「虛一而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坐於室而見四海,處於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裡矣。」(解蔽)[5]「今聖王沒,名守慢,奇辭起,名實亂,是非之形不明,則雖守法之吏,誦數之儒,亦皆亂也。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然則所為有名,與所緣以同異,與制名之樞要,不可不察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