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

ID:2510542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_第1页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_第2页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_第3页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ICU肺部真菌感染论文【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对其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各种严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常需要在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加上危重症患者习惯性运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经济负担明显加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脱机拔管,增强免疫力是减少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关键词】ICU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

2、老年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器官移植及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真菌感染特别是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我们对2009年—2010年我院发生的4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5岁-85岁,平均年龄约为64岁。研究组均被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1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14例。所有患者真菌培养前均使用过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患者

3、常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有些患者表现为纳差、乏力、气短、胸痛等。1.2诊断标准:晨起漱口深咳留痰或经气管导管吸取深部痰,连续培养2次为同一种真菌生长的,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肺部摄片表现可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29例,曲霉菌6例,酵母菌5例。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伏立康唑静脉点滴,每日300mg(首剂加倍),使用2周停用。用药期间注意复查肝功、肾功,疑有尿路真菌感染者使用5%碳酸氢钠膀胱冲洗,每日2-3次。2结果34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痰培养阴性,治愈或好转出院;4例患者治疗无效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

4、加重死亡。3讨论按真菌的致病性可以分为致病性真菌及条件致病菌两类,致病性真菌如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孢菌和孢子丝菌等,可使正常宿主患病,常经呼吸道感染,预后较好,但也有危重病例。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和隐球菌等,患者常有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病情和预后与宿主免疫和防御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肺部真菌感染占内脏感染首位,在院内肺炎中,其发病率约占6%,致病真菌以念珠菌、曲菌最为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放线菌、奴卡菌、毛霉菌和青霉菌。其外源性感染可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黏膜侵入血行播散至肺,大部分为内源性感染的机会致病。预防性治疗

5、:所有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一律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包括对有高危因素,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的患者,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即开始抗真菌治疗。经验性治疗的合理性:①念珠菌感染在高危人群中发病率高;②深部真菌感染与先前的定植菌往往一致;③诊断困难;④延迟治疗病死率高。抢占先机治疗:用于临床和实验室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以预防真菌感染。治疗适应证:①早产新生儿存在念珠菌尿或皮肤有念珠菌定植;②临床症状不断恶化的高危患者出现念珠菌尿;③高危患者血培养1次阳性;④从任何无菌部位分离到念珠菌;⑤无菌标本镜检发现酵母菌;⑥高危

6、患者组织中发现酵母菌或菌丝。ICU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十分常见。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中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护理,病情许可时尽可能早期拔除插管,停止机械通气,以防止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目前诊疗方面面临的挑战:①实验室技术不成熟;②诊断标准不明确;③临床医生认识不足;④抗真菌药物的耐药及毒副作用大;⑤真菌感染增长迅速,超过临床对诊断治疗等复杂问题的研究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