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75467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从传统的“察举制”看班级管理中小组长的“推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传统的“察举制”看班级管理中小组长的“推荐”阅读提示在当前的小组化班级管理中,推荐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选组长的方式之一。但是三篇案例都暴露了共性的问题——不合理的推荐制度。《让小组流动起来》一文的组长在管理组员时,发生了冲突——“下次我不选你了、”随后蒯老师改进制度,“小组长不再为本组内成员评分”,以及设置“值周组长”,实际上是对此前打分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目的是减少组长与组员间的可能冲突,减轻组长的工作压力。设置“值周组长”制度则是以一种同理心让其他组员也能体会组长的难处和辛苦,从而更好地服从小组合作管理。《关于小组长评选的那些事》一文的第二次组长选拔就对推荐办法做了一系
2、列规范,先考察后推荐,推荐上的组长又要进行考核,不合格的由下一名递补。如朱老师所说是对第一次组长选拔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难产的小组长》也是推荐出的小组长不能胜任后重新设置了组长考核办法,使得小组重新步入轨道。三篇案例中出现的推荐制带来的问题,值得思考,这说明推荐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投票选谁那么简单。那么,要如何设计推荐制度呢?班级生活与班级管理,是社会生活模式与社会管理思想,在“班级”中的折射、反映、模仿、移植。近些年,班级生活中除了传统的管理策略之外,也引入了社会生活中流行的管理方式,比如小组合作中领导者“竞选”制度。如果说“竞选”是一种“舶来”思想,那么“任命”与“
3、推荐”方式,更具有“中国”文化传统韵味。本文拟从我国有关历史角度,针对“推荐”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小组长推荐的策略。在隋唐之前,我国在选土方面最为制度化的便是“察举制”,即由地方(也包括中央各部门)长官考察与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汉高祖十一年,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写其形状、仪容、年纪、以待擢用,同时规定,郡守若遗贤不举则罢官。如果我们把小组长“推荐”当作是一种“选士”,就可以从“察举制”中得到一些关于小组长推荐的启示。首先,班主任要明确地告诉全体学生,小组长选拔的是“贤士”——具有责任心与公平意识,具有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引领本组学生学习并愿意为大
4、家服务的学生。-学生在“推荐”小组长的时候,不是凭直觉、感觉,或者感情,而是要以书面形式进行“论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可以主要采用“观点+案例”的方式进行推荐。要说明某个学生协调能力强,那么就要提供一两个案例具体进行说明。此举具有几个好处:其一,可以这种方式完成推荐任务;其二,让学生形成“说理”而不是直接给出判断的习惯;其三,可以顺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班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大家都愿意推荐“人缘好”的学生,但这种学生不一定就是最佳人选。为了避免以亲疏远近态度推荐学生,要针对“遗贤不举”做出规定,如果本组选拔出来的小组长不“给力”,本小组的整体成绩要受到影响。汉文帝时
5、期,为了加强对“察举”人才的考察,文帝亲自出题对被察举者进行“策问”——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要求被荐举者作答,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为了核实小组长人选是否合适,班主任教师也可以采取“策问”方式,告知候选人未来面临的各种问题,让他们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判断与处理。比如说,可以让他们回答,如果小组成员不能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作为小组长该怎么办?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研判学生思虑是否周全、方式是否得当、会不会伤害组员的自尊等——可以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思考,也可以现场进行回答。此举也有几个好处:其一,考察小组长的反应速度;其二,考察小组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三,考察小组长的关
6、注重心;其四,给全体学生又一次判断的机会。察举制设置之初,体现出了选贤任能原则,确实选拔出了不少济世之才,但察举是以推荐为前提,被荐者必须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在士人中形成了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攀附权贵、贿赂请托的弊端。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规定所举之人须在40岁以上,且要辅之考试进行综合判断。上述种种弊端自然不会出现在班级生活中,但不排除某些类似的行为。比如说,有些低年级学生为了给班主任与同学留下好印象而刻意“表现”,故意讨好周围的同学,甚至搞些虚假的“好人好事”。再比如说,有的家长特别在乎自己的小孩是否担任了班级“干部”,通过各种形式让班主任照顾自己的孩子等等。为了避免这
7、些情况,还需要强化小组长的考核,班主任教师可以设计出“小组长”考核对照表,让小组内的成员从岗位职责、岗位绩效等方面,对所推荐的小组长人选进行打分,成绩优异者继任,成绩不合格者按照退出机制重新推荐。具体考核内容见“小组长能力观察评估表”(见上页)。察举制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被门阀土族集团所垄断,为了重新分配政治权利,开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出现了“九品中正制”:即按照“品”“状”,将被察举的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同时出现了逐级上报制度,要求小中正报大中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