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

ID:2419478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_第1页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_第2页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_第3页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察举制,是汉代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从察举制的选拔人才方式可以看出察举制具有的前代宗法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人才的大量涌现也造就了汉朝前期的兴盛;但由于其无法避免的自身缺陷最终导致察举制的察而不实和最终没落。  关键词:察举制;以能取人;察而不实  :K205:A:1005-5312(2011)17-0155-01    察举又称“荐举”,是封建社会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由乡里选举的荐举制演变而来,是汉代在先秦注重对人的实际才能的考核的基础上形成

2、的,在创立过程中,也吸取了亡秦的教训。汉初,高祖刘邦曾下诏郡国求贤,察举制就此萌芽,汉文帝时也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相谏者”,让各级官吏推荐道德品质好,能坚持原则的人才。但这些都是临时性措施,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察举的范围、人数也有限。直到汉武帝时,国家的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各级官吏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非常需要建立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因而察举制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仕进制度,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  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

3、而察举制在实行的数百年间,不断增减调整,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察举科目,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这种科目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常科有举孝廉,每岁皆举。特科有举贤良、贤良文学、秀才异等、明经、童子郎等科。偶尔还荐举勇武知兵、明法、明术等专门人才。秀才最初为特科,到了西汉后期秀才科也成了岁举的常科。终汉之世,以“贤良方正”、“孝廉”两科最重要,所得人才也最盛,成为汉代人才选拔的主流。  察举制既然是以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官吏队伍以巩固封建政权为目

4、的,就必然要选贤任能,以功升进,而官员足以胜任官事、建立功劳的前提,则是具备为吏之能。  在察举制尚不成熟的文帝时期,选官就一般分4个步骤进行:第一,先由皇帝不定期下诏令,根据所需人才,指定荐举科目;第二,自丞相、列侯、公卿至地方郡国按所定科目察举人才;第三,各地把所荐举的人才送集京都,由皇帝亲自对他们进行策问;第四,根据对策的高下,依次授官。这四个步骤是察举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可见汉朝选官吏时对才能的重视。  汉代选官有“治剧”科,郡县根据治理的难易而分出剧、平,“剧”是难以治理的行政单位,精明强干之吏才能应其选。汉

5、代三辅洛阳等临近京城的区域是豪强富户的聚居地,社会关系异常复杂,阶级矛盾尖锐激烈,非特殊之才很难治理。  又如孝廉一科,武帝创立时是以德行立科的。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而在东汉初年王朝也有规定,州郡察举茂才、孝廉是必须“授试以职”以检验吏能,以此保证被举者“便习官事”。  从察举制这一选官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两汉以能取人的官僚政治制度,它具有前

6、代宗法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封建统治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同时,察举制从各方面多角度录取人才,比较灵活,不拘一格,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庸才”被启用,方式、途径比较随意,对已录用人才的掌控也比较精细,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但是察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再加上朝廷和社会对伦理道德的要求,使得察举制主观性远强于客观性。因此到了实施后期,“声望”成为选拔的主要标准,于是,士人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或者攀附权贵、贿赂请托。因而,士风日下,察而不实。  特别是在东汉时期,察举制特别注重孝廉一科,而察举

7、孝廉的标准却从德行变成了声望。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官僚家族几乎垄断了孝廉一科,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而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察而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因而到东汉晚期,察举制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X罗人才的作用。“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从这样一首讽刺诗中就可看出察举制的没落。  察举制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初期,虽是日臻完善,但仍抵制不了各种封建性、依附性、宗法性及各种非法理因素的渗透和侵蚀,在东汉后期被世家公卿所把持乃

8、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但察举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系统的选官制度,却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在魏晋时期演变成了九品中正制,而且在隋唐时期,为了弥补察举客观性差的弊病,逐步加大了考试在其中的比例,最终形成了影响千年的科举制。察举制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官吏制度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