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

ID:24938738

大小:258.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_第1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_第2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_第3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_第4页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论文无变不生奇无奇不引人——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摘要】数学的魅力在于“变”,设计问题变式,让课堂在“变”中出彩,使复习课更有效。【关键词】问题变式;复习课;有效复习课以往一贯的做法:复习基本知识与方法,例题精讲,练习巩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但数学的复习教学是一个很杂乱的过程,弄不好会有“既费了时间,又不着力”的感觉。如何使复习课更生动,更有效,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这就要求数学课堂的设计要做到化繁为简,化散为整。本文仅从“问题变式”的应用入手,谈“问题变式”在数学复习课中的作用。1在“变式”中理解数学概念复习课的主

2、旨是知识的再现,其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节课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可适当地利用问题变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课堂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充满活力。案例1在复习“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了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接着给出下面的问题变式:问题1设、、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为三个不重合平面,现给出六个命题:①;②;③;④;⑤;⑥。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④D.①③④变式已知平面、和直线,给出5个条件:①;②;③;④;⑤。要使

3、,应选择下面四个选项中的()A.①④B.①⑤C.②⑤D.③⑤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特别是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学生特别容易判断错误,通过这样针对性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空间中的平行关系”,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复习收到较好的效果。2在“变式”中掌握数学方法数学不是技艺型的学科,而应是属于思考型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性通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是数学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数学复习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归一”,更多地注重抓题目“核心”,“提炼”5解题的思想方法,并特别重视对题目解后的回顾与反思:能否用别的方

4、法导出这个结果?能否把这个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案例2在复习“导数及其运用”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及其变式:问题2已知函数在区间内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1已知函数在区间上递减,在区间上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2已知函数在区间内存在单调递减区间,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变式3已知函数在区间内不单调,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在问题2中,“函数在区间内是减函数”等价于“不等式对恒成立”。虽然本题的求解思路不止一种,但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显然过程更简洁,更易于理解。变式1比问题2多了一个单调区间,可转化为两个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5、:当时,不等式恒成立,且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变式2好像是存在性问题,看似思维突变,实则仍是恒成立问题,不妨从反面入手,假设在区间内不存在递减区间,而又不存在常数函数区间,所以在区间内递增,由此可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变式3依然可从反面入手,假设在区间内单调,可转化为两个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上所探讨的“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单调”问题,通过问题变式,由易到难,很好地完成了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任务。3在“变式”中体会数学思想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概念、结论形成的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方

6、法。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问题变式,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变式,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和妙用,提高数学复习的有效性。5案例3在复习“立体几何”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能多角度观察空间几何问题,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及其变式:问题3如图,在中,∠ABC=60°,∠BAC=90°,AD是BC上的高,沿AD把△ABD折起,使∠BDC=90°。(Ⅰ)证明:平面ADB⊥平面BDC;(Ⅱ)设E为BC的中点,求与夹角的余弦值。变式1将条件中的∠BDC=90°改为∠BDC=120°,如何处理?变式2改E为线段BC的一动点,试求与夹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

7、变式3若AB=1,点F在线段AC上,(其余不变),求△DEF周长的最小值。变式4试问在平面A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该点到棱锥A-BCD的四个顶点的距离均相等?若存在,请求出│A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并判断在棱锥体内部这样的点存在吗?问题3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中档题,只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所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变式1主要考查学生在没有现成的三线两两垂直的情况下,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变式2主要考查学生如何选择参变量写出点的坐标,并构造函数模型求函数的值域?变式3主要考查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