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26720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谈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高福杰(山东省平度市技工学校山东青岛266700)激励是管理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基木含义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理论虽然最初是就企业管理提出的,但若将其用于班级管理,亦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激励,激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不仅是管理对象,同时是管理的主体,要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预期目的,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学牛.的积
2、极性。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不能单纯通过空洞的说教和硬性的纪律去教育和管理学生,而要用全方位激励引导的方法,在班级工作中有效地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支配下自觉去行动,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组织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认为,人都具有以下几个通性:1.有可能被激发的“上进心”;2.有可能遭受伤害的
3、“自尊心”;3.有可能蒙受毁损的“情绪”;4.有企图实现的“希望”。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一一职业学校的学生,尽管心理和生理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注意照顾学生的这些特点,把学生当做不懂事的孩子,大肆运用责骂、体罚等手段,不但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可能导致班级内部各种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的非正式群体的大量滋牛.,使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积重难返。而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正确利用激励理论,就近期目标而言,可以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4、。构建班级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构建班级管理机制的基本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构建激励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1.S标激励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针对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奋斗目标,并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0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优秀的班集体和突出的个人,都有自制力强的特点,但制定0标不可脱离实际,要因人而异,既让学生有0标可追,又不能定位太高
5、,要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实现0标,从而使他始终保持旺盛的内驱力。如果目标定位太高,学生无法实现,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民主激励可以通过民主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意识。具体做法是:全班参与管理,实行干部轮换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班集体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久而久之,大家体会到宽容理解及Ml学之间、师生之间真诚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宽松和谐的集体气氛就会随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激励学生积极为班集体献计献策,并在行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在班集体中既要管理别人,又被别人管理,人
6、人感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角色,这也满足了其自尊的需要。3.成就激励教师对于在班级工作中做出成绩、贡献突出的学生给予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并给予奖励,可以促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内驱力,这冋尖子生的成绩之所以往往领先直到毕业,是与学校教师的表扬及奖励奋很大关系是一个道理。具体做法是:在班级授课吋,对优生设置难度大的题,对后进生布置简易题,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4.情感激励巴尔扎克说:“感情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所谓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人的情感,使之产生人们所希望的倾向,并形成持久、稳定的热情和
7、人们所期望的上进心、内驱力。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情感激励原则,能够奋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榜样激励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比说服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平吋的管理中不仅要树立自己是班级的最高领导者的榜样形象,而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学生中优秀的人员,大张旗鼓地树立榜样,让学生学有榜样、干有导航,真正扬起班级奋进之“帆'3.奖惩激励在学生发生有利于个体和集体发展的行为后,教师要及
8、吋使用物质或精神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①赞许:当学生工作、学A)有进步、有成绩吋,教师及吋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或当面称赞或通报表扬,以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②奖赏:奖赏比一般的赞许要高一级,它可以是精神的,如通令嘉奖和记功,也可以是物质的,包括授予奖品和奖金等。③惩罚:惩罚是指用惩罚的方法来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如谈话和劝告、口头批评或警告、书面批评或警告、处分等,以促使学生遵守纪律。但惩罚的使用要慎重,不宜过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