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22196
大小:1.31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1-14
《2 b-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1.掌握青霉素G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特点、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2.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耐药性;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3.了解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目的要求一、概述二、青霉素类抗生素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四、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内容β-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antibiotic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为临床最为
2、常用的药物:典型: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内酰胺类、氧头孢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药-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一)化学结构相似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为6-氨基青霉烷酸头孢菌素化构和酶解部位图(二)有交叉过敏反应完全交叉过敏头孢菌素类部分交叉过敏部分交叉过敏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三)抗菌机制相同(1)通过抑制细菌的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阻碍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
3、亡;(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PBPS)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交联黏肽合成酶黏肽+其他成分胞壁β-内酰胺类抑制药物通过G+菌胞壁、G-菌外膜穿透屏障的难易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与靶位的亲和力不同。影响-内酰胺类抗菌作用的因素G+与G-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外膜与内膜的结构示意图-内酰胺类药物作用六种类型:I类: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及青霉素V,容易透过G+菌的黏肽层,但不能透过G-菌的外膜屏障,属于仅对G+有效而对G-杆菌无效的窄谱抗生素;II类:广谱-内酰胺类——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
4、林、亚胺培南及某些头孢菌素,既能适度透过G+菌的黏肽层,又能很好的透过G-菌的外膜,因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对G+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GⅢ类:对G+产酶菌耐药——如青霉素G,能被G+球菌细胞外的_内酰胺酶灭活,不能到达PBPS部位,因此产酶菌株对其产生明显的耐药性;IV类:对G+产酶菌有效——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等,不被细胞外酶灭活,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PBPS结构者无效;V类:对G-球菌胞膜外间隙少量的酶有效,大量酶时则被水解失活——如羧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VI类:对G-球菌产生大量的酶有效,但对
5、因染色体突变改变了PBPS结构的细菌则失去抗菌作用—-如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酶十分稳定。1.产生水解酶2.酶与药物牢固结合(牵制机制)3.靶位结构改变4.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G-)5.自溶酶缺少(四)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1.产生水解酶最常见的机制金葡菌、大肠杆菌青霉素酶青霉素绿脓杆菌头孢菌素酶2.酶与药物牢固结合牵制机制(非水解)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2~3代头孢菌素形成屏障作用药物滞留膜外间隙不能与PBPs结合头孢菌素+结合3.靶位结构改变PBP的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PBP2高度耐药PBP的量:增加或亲和力降低低、中度耐
6、药4.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内酰胺类OmpF外膜孔道蛋白进入菌体(杀菌)铜绿、大肠OmpF丢失耐药5.缺少自溶酶有些细菌缺少自溶酶,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耐药突变生成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Antibiotics)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衍生物,母核中的_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已开发众多侧链各异的人工半合成青霉素。分类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即生物合成,有F、G、K、X及双氢F等成分,其中以青霉素G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床;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母核
7、上的侧链而获得。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1940)结构:侧链为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性质:不稳定(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英国细菌学家AlexanderFleming澳大利亚病理学家HowardFlorey德国-英国生物化学家Chain,ErnstBoris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体内过程】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及各组
8、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