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蒋洪涛(山东省苍山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苍山2777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92-02【摘要】目的分析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05年12月〜08年3月治疗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吴在德《外科学》[1]中Tronzo和Evans分型:1型9例,II型23例,111型8例,IV型5例,V型2例。采用闭合复位,透视下穿针,伽马钉内固定。结果病人术后1〜2周不负重下地活动,平均12周负重,13.4周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通过对患者的主观症状
2、和客观体征及双下肢功能三方面进行逐项评分,结果显示:评定总分在39〜44分之间的19例为优;28〜38分之间的16例为良;18〜27分之间的7例为可;18分以下3例为差。其优良率为77.78%。结论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陝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伽马钉股骨粗隆间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老年人常因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及脏器功能障碍,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自伽马钉问世以来,它逐渐显示出在治疗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我院自05年12月〜08年3月间,应用伽马钉治疗47例股骨粗
3、隆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7岁,平均72岁。患者入院原因:工伤11例,洗浴、跌倒24例,车祸10例,其它伤2例;骨折按吴在德《外科学》[1]中Tronzo和Evans分型:1型9例,II型23例,111型8例,IV型5例,V型2例。受伤至手术前时间2〜10d,平均3d。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牵引下先复位骨折,于大转子顶点向上切6〜8cm,于腱肌结合部,犁状窝处开孔并插入导针,透视下导针插过骨折线至远端髓腔。沿导针扩髓并打入髓内钉,透视下调
4、整颈干角及前倾角,然后按定位器要求打入头内固定螺栓,再锁上两枚远端锁钉。扩髓要适当,髓腔U径较钉U径大1mm为宜。安放吋要用手逐渐转动推入,不要锤击,否则易造成术中股骨干继发骨折。2结果本组47例经7〜24个月随访,2例因苏他原因去世,余患者均获得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5周,平均6周可持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平均术后5.3个月能达较坚强愈合而负重。疗效评定按照韩一生功能评定标准[2】,术后6个月通过对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及双下肢功能三方面进行逐项评分,结果显示:评定总分在39〜44分之间的19例为优;28〜38分之间的16例为良;18〜2
5、7分之间的7例为可;18分以下3例为差。其优良率为77.78%。3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非手术治疗基本已放弃使用。常见的内固定物冇两人类:带侧板的髋滑动加压钉和髓内固定系统。理论上,后者分担股骨颈内侧皮质的负荷较外侧皮质多。对不稳定性骨折,尤其对传统的髋关节加压钉难以固定的反斜行和转子下延伸性骨折,伽马钉确实显示强大的优点。滑动加压鹅头钉等髓外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大II抗旋转能力差,力臂过长/弯距也过大,易出现螺钉和钢板断裂及退出等并发症。特别是在反转子间骨折中发生固定失败率可达24%〜56
6、%[3]。骨质疏松患者还可能出现一定长度的肢体缩短。伽马钉作为闭合复位髓内钉系统,具冇手术操作简便,技术标准化,易于掌握,手术吋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局部血循环保护好和固定更牢靠等优点。其将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牢固固定,通过髓腔固定缩短了力臂,减少了弯距,能有利对抗短缩和旋转。允许骨折部嵌插,从而增加稳定。同时具备滑动和固定的特点,可对骨折端加压,有利于骨折愈合。但应注意,伽马钉主钉位于扩髓后的髓腔内,负荷为内膨胀挤压式,警惕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Gamma钉形似阿拉扪数字的“Y”符号,从适应症而言,发明者认为适合于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内
7、固定,其突出特点是使股骨干和股骨头颈在髓内连成一体,具有滑动钉和髓内钉的双重优势[4】。根据我们体会,伽马钉治疗的关键是手术中的解剖复位。本组病人手术前均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手术中在麻醉情况下将患肢固定在牵引架上,透视下再进行复位。在植入髓内棒时应力求棒在股骨髓腔的中央,选择合适髓腔的伽马钉,钉的直径要比髓腔小lcm。主钉植入吋应用手缓慢推入,切忌锤击。加压螺钉位置正确,防止钉从股骨头穿出或靠近股骨头上部钻入,如果钉固定位置不佳,病人则需要推迟下地时间。我们认为,早期手术与理想的复位增强了伽马钉这种坚固的内固定材料的优势。应用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
8、不稳定型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陝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冇效方法。参考文献[1】吴在德.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