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ID:2478899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1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2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3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为了解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作为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的依据,我们分别于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第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00年调查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样点257个,抽样比例为1∶3151,平均每点抽样人数为1628人。调查内容为:肺结核的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全人口结核

2、感染率;结核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结核病防治措施评价;肺结核病人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一、肺结核患病情况  1、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点为257个,实检人口365097人,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447例,菌阳肺结核病人584例。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估计病人数411万~49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估计病人数133万~168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估计病人数175万~218万)

3、。  2、不同年龄、性别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除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外,其余年龄组的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并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75岁达到最高峰。  3、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率  按照我国各省经济及地域的分布,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三类地区的肺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差异。东、中、西部三类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10万)分别为:266、438、451;97、148、136;126、178、199。  4、城市、城镇,农

4、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也在农村。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l0万)分别为198、319、397;73、109、131;110、129、171。   5、项目地区与非项目地区疫情  我国自1992年起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发现和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作为主要的控制策略,对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短程督导化疗。调查显示,项目地区活动性肺结核(328对423)、涂阳(110对141)和菌阳患病率(

5、/10万,150对177)均明显低于非项目地区。  二、我国结核病患病趋势  1、肺结核患病率下降缓慢  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处理,2000年标化涂阳患病率为97/10万,与1990年相比,下降幅度为27.6%,1990—2000年年递降率为3.2%。1979—2000年间,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2、项目和非项目地区发展不平衡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地区,自1990年以来涂阳患病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2000年涂阳患病率下降幅度为44.4%,而非项目地区为12.3%。  3、肺结核病人的耐药率高  392株结核分支杆菌

6、中,283百搜创业,全国文秘工的114株(72.2%)对H、S、R、E、P、T等6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对1种或1种以上药物耐药109株,总耐药率为27.8%。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利福平(RFP)的耐药率有所增加,由1984—1985年的13%至2000年增至16.6%,特别是RFP的获得性耐药率由1984—1985年的15.9%至2000年增至29.5%。多药耐药结核菌(MDR-TB)耐药率(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为10.7%,其中初始MDR为7.6%,获得性MDR为17.1%。  4、结核病死亡

7、率下降明显  与1989年相比,10年间全国结核和肺结核死亡百搜创业,全国文秘工的114率年递降率均为7.1%。结核病死亡顺位后移2位,列死因的第9位。目前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死亡仍为其他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