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ID:24779836

大小:2.7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15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专题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隋朝北周南朝(420年-589年)北朝(439年-581年)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1、历史线索2、时代特征(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长期分裂割据北民南迁,民族融合战争频繁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文化风俗: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中流砥柱闻鸡起

2、舞东山再起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你知道哪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你对这个时代还知道些什么?花木兰孔雀东南飞梁祝驸马门神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战北府兵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少林寺《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1)背景: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2)过程:崛起:386年、拓跋珪重建魏国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影响:北方相对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2.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

3、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3、改革的必要性----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政治黑暗,租役沉重民族歧视,压迫汉族地主官僚不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不安,起义不断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推动力)“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

4、,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奠定了基础。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政权2、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

5、基础(前提)3、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4、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5、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推动力)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目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1)整顿吏治;P30A.背景: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B.内容:俸禄制(484)、任期考核制、贪赃严惩C.影响:P30(2)推行均田制(485);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

6、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均田制⑴前提:⑵目的:⑶内容:⑷性质:⑸作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根本抑制土地兼并。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1)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485);(3)设立三长制;(4)推行新的

7、租调制;2.迁都材料一: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七九卷材料二:延兴二年冬十月,“蠕蠕犯塞”;延兴三年,七月“蠕蠕寇敦煌”,十月“蠕蠕犯边”;延兴五年七月,蠕蠕再次“寇敦煌”.-------《魏书》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一九卷(1)迁都原因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地理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