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

ID:24768293

大小:6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_第1页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_第2页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_第3页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_第4页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文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建设摘要:网络环境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使得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加。网络舆情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从理念、制度、政府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政府网络舆情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公共危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2、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1]。与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长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中国网络上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日愈增高,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网络舆论热点急剧上升,如“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动辄形成的网络热点对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形成很大压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及政府权威的树立。  一、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

3、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物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每季度对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根据从一百多家境内外报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八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约三十家论坛/BBS,四百余名网络“意见领袖”博客以及微博客、QQ群和播客网站中,每季度梳理出十件“舆情热点事件”,并按照“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三个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三个特殊指标,对每季度十件“舆情热点事件”的政府应对、处置能力做出了评估,据其公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显示,从

4、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的,在四个季度共计40件舆情热点事件中,总体较为得体的为7件占17.5%,有待进一步加强的13件占32.5%,存在明显问题的12件占30%,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的8件占20%[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1.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官本位观念尚存  虽然各级政府及部门对互联网的影响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但是目前的互联网监管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仅仅停留在互联网监管层面,并没有将危机管理纳入其中,管理者尚缺乏危机意识,对于有害信息和负面舆

5、情,缺乏一定的危机敏感性,当采用简单粗暴的“封、堵、删”的手段后,没有建立危机预警、研判机制,延误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最佳处置时间,使一些本不该成为热点的信息在网络扩散、蔓延并发生连锁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学习一些操作层面上的处置方式和应对经验,但是否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不只是个技巧和能力问题,而首先是作风和态度问题。目前官、民等级观念的影响还很深,官本位的思想作风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它颠覆了公共管理双方的主从地位、割裂了社会管理双方的地位,弱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当出现舆情事件时,地方官员时不时的还会以官老

6、爷自居,因此才会出现“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此类声音。  2.缺乏网络舆情交流协调机制  现在很多部门都肩负有网络管理职能,如公安、文化部门。虽然分部门有利于分工负责,但是却不利于对资源的整合和快速反应。特别是在网络中,信息传递成几何级增长,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性危机时,常出现衔接配合不够,管理脱节,往往导致不能在第一时间对网络舆情作出迅速反应。  3.缺乏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  地方政府尚没有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制度。中国的公共管

7、理危机处理机制尚处起步阶段,面对新兴的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在应对方面更是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机制,危机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危机决策流程也没有有效的规范性预案,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网络舆情危机与一般性社会危机不同,网络危机因为网络的特性,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在传播速度、影响面、危害程度等方面更胜于传统的社会危机。在目前突发的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网情由初起转入高潮阶段以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才开始应对。政府缺乏对网络社会可能产生舆情的预判,没有形成对网络情况的收集制度,也没有合理的有前瞻性的分析汇总。

8、一旦应对,面对已经形成的网络舆情,要么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要么盲目应对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4.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当公共事件突发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畅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可以起到安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但在目前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急管理论文突发事件应对论文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看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建设摘要:网络环境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使得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加。网络舆情危机已经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从理念、制度、政府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政府网络舆情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公共危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2、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1]。与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长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中国网络上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日愈增高,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网络舆论热点急剧上升,如“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动辄形成的网络热点对地方政府的施政行为形成很大压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及政府权威的树立。  一、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

3、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物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每季度对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根据从一百多家境内外报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八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约三十家论坛/BBS,四百余名网络“意见领袖”博客以及微博客、QQ群和播客网站中,每季度梳理出十件“舆情热点事件”,并按照“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三个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三个特殊指标,对每季度十件“舆情热点事件”的政府应对、处置能力做出了评估,据其公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显示,从

4、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的,在四个季度共计40件舆情热点事件中,总体较为得体的为7件占17.5%,有待进一步加强的13件占32.5%,存在明显问题的12件占30%,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的8件占20%[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1.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官本位观念尚存  虽然各级政府及部门对互联网的影响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但是目前的互联网监管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仅仅停留在互联网监管层面,并没有将危机管理纳入其中,管理者尚缺乏危机意识,对于有害信息和负面舆

5、情,缺乏一定的危机敏感性,当采用简单粗暴的“封、堵、删”的手段后,没有建立危机预警、研判机制,延误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最佳处置时间,使一些本不该成为热点的信息在网络扩散、蔓延并发生连锁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需要学习一些操作层面上的处置方式和应对经验,但是否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不只是个技巧和能力问题,而首先是作风和态度问题。目前官、民等级观念的影响还很深,官本位的思想作风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它颠覆了公共管理双方的主从地位、割裂了社会管理双方的地位,弱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当出现舆情事件时,地方官员时不时的还会以官老

6、爷自居,因此才会出现“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的此类声音。  2.缺乏网络舆情交流协调机制  现在很多部门都肩负有网络管理职能,如公安、文化部门。虽然分部门有利于分工负责,但是却不利于对资源的整合和快速反应。特别是在网络中,信息传递成几何级增长,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性危机时,常出现衔接配合不够,管理脱节,往往导致不能在第一时间对网络舆情作出迅速反应。  3.缺乏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  地方政府尚没有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制度。中国的公共管

7、理危机处理机制尚处起步阶段,面对新兴的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在应对方面更是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机制,危机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危机决策流程也没有有效的规范性预案,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网络舆情危机与一般性社会危机不同,网络危机因为网络的特性,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在传播速度、影响面、危害程度等方面更胜于传统的社会危机。在目前突发的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网情由初起转入高潮阶段以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才开始应对。政府缺乏对网络社会可能产生舆情的预判,没有形成对网络情况的收集制度,也没有合理的有前瞻性的分析汇总。

8、一旦应对,面对已经形成的网络舆情,要么手忙脚乱疲于应付,要么盲目应对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4.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当公共事件突发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畅通良好的信息互动渠道可以起到安抚公众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但在目前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