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ID:24569586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张明兰辽宁省朝阳县王营子乡王营子中心小学122000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思考练习,新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导读和练习中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那么,如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祌和独立思

2、考的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怎样问”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基木形式。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让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

3、:“读书就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形式。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岀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个学生而言,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吋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

4、,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划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其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B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求,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以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如《黄鹂和山雀》一文,写黄鹂和写山

5、雀的两个段落结构相同,我就以写黄雀的那一段落作为例段,设计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卷叶虫真狡猾?(2)黄鹂捉卷叶虫的本领怎样?从哪看出来?再引导学生讨论,弄清卷叶虫、黄鹂、梨树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回忆老师在教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提了几个问题,先提什么,再提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二部分(写山雀段),思考应先弄清两个什么问题,并用幻灯片提示:(1)为什么说_?(2)_捉_的本领怎么样?从哪看出?结果表明,这样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提问迁移,效果很好。到了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

6、特点,找出他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奋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方法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奋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0标合理安排。一般地,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求知欲;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人意;课中的深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入探索

7、,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吋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质疑训练,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每日一问”。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吋,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査讲评。2.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B的所在。帮助学生质疑解疑,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使学生自解其难

8、,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一般说来,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大家讨论冋答;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他们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