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6453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例谈哲学主观题的解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哲学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高中哲学知识点多、易混淆、难理解,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尤其主观题让同学们深感头疼。下面以2012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7题为例,探讨哲学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例题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战场”,但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也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绐公众和社会乖谐带来不少困扰。 一名忧心忡忡的网友认为:“为防止微博传播谣言,应该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他的理由如下: (1)很多人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这
2、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制造了机会; (2)微博现在太火了,传播消息太快了,微博上传播的谣言,难以追溯其来源,辟谣的赶不上传谣的,以至不少无辜的人和事“躺着也中枪”,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建设。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评价这名网友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一、审设问5 1.审设问,圈定答题范围。哲学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材料的信息是否有效,取决于题目的设问。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设问却规定着答题的范围。因此,回答哲学主观题要先审设问。通过审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要求,是用唯
3、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该例题必须围绕“唯物辩证法”展开,可以在脑海里联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 2.审设问,明确答题角度。一般说来,设问分成两大类:一是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二是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是什么”和“为什么”侧重于原理,“怎么样”侧重于方法论意义;从能力要求看,“是什么”主要考查知识能力,“为什么”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怎么样”更倾
4、向于考查运用能力。而“谈认识、作分析”往往是对单一型题目的综合,回答此类题通常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同学们作出不同的解答。 如例题设问的是“评价网友陈述的理由能否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属于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的问题,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审材料 在“审设问”之后要审材料,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很多同学都是在读完材料后,想一下,就写几个哲学观点。这样做,经常会分析不全面,导致漏答或错答。保险的做法是分“两步走”。5
5、 1.全面分析材料,概括大意。对材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并概括其大意,可用单句或词组写出来。每一层概括为一个短句或词组,全段再概括出一句或几句,划出重复部分。这样做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其所蕴涵的哲学观点。 如例题通过读材料可以概括成两层:一是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战场”,但给公众和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二是网友主张“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的观点以及理由。 2.在前面概括的基础上,对每一层次作分析,提炼出哲学观点。分析时要注意并非一个层次只能提炼一个观点,在哲学常识中,一种现象可以用几种
6、观点来解释是很常见的,也可能由几个现象共同反映了一个观点。因此,脑海中要时刻想着设问的范围要求,避免用错知识。这种方法对材料比较繁杂的题目尤其适用。如例题第一层“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战场’,但给公众和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可以提炼出哲学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第二层网友“主张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的理由只看到了微博不好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有利的一面,这是片面的。 这种提炼观点的方法看来
7、有点机械,却显得很有条理性,尤其对那些面对主观题觉得无从下手的同学而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组织答案 哲学主观题组织答案一般要遵循“两原则”,一是明确指出所用哲理(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即结合材料分析。 如“评价、认识”类题目组织答案时具体步骤为: 1.“是什么”5。即判断材料中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或材料中的现象、事件反映的本质是什么。例题中网友的观点是片面的,他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只是从一个方面指出微博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微博可能带来的好处。 2.“为什么
8、”。主要对材料中的观点、现象、事件等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对错的判断依据或对材料中现象、事件所持态度的依据。例题中判断评价网友的观点的依据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或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时候,我们既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又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3.“怎么看(或怎么办)”。即对材料中的观点、现象、事件表明态度或提出对策、措施、建议等。如例题“我们既要看到微博传播谣言所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