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ID:24561475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1页
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2页
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教师角色;评价体系;学习方式;智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8―0059―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作为教师,应如何参与新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

2、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和参与者,还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  新课程要求老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的作用。教师不但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3,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还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另外,围绕着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牵动学生的思维,

3、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火炬”,为体现这一角色意识,教师要洞察学科教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大胆灵活设计各种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广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二、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多维的评价体系,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通过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

4、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最终评价可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优劣评价”、“参与社区、学校历史活动竞赛评价”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分别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的评价等级最终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共同决定。学生代表由各学习小组公开推荐,与教师一起完成每位学生的各项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是建议者、组织者。  实践证明,建立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

5、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

6、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包含了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肌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让逻辑――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较好的学生提取

7、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较好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以及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让肌体――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历史人物等,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总之,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张昀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