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尿液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尿液L周月宏1李昭2孙雪3田坚1沈静雪11.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沈阳110024;2.沈阳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3.辽河油田总医院妇产科,辽宁盘锦12401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尿L-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根据ACR分成4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衰竭但未进行透析者。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肌酐、糖化和尿L-FABP。结果尿L-FABP水平在A-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尿L-FAB
2、P可反应2型DN的进展,并成为早期检测指标。[.jyqkg/g,男/女为20:16,病程(4~13)年;微量蛋白尿组:31例(B),ACR在30~300mg/g,男/女为17:14,病程(8~17)年;临床蛋白尿组34例(C),ACR>300mg/g,肾功正常,男/女为18:16,病程(12~20)年;肾功能衰竭组33例(D),血肌酐≥2mg/dL,平均2.6mg/dL,未进行血液透析,男/女为16:17,病程(13~25)年。对照组(E)24例,男/女为11:13;为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平均年龄(56±6)岁。各组间性别、年龄相匹配。1.2方法
3、常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所有对象禁食10h后,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FBG、肾功和糖化;留取晨尿测定尿白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尿L-FABP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除以尿肌酐值进行校正。1.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统计分析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指标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2结果见表1。3讨论糖尿病肾病(DN)认为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损伤均参与其发病机制[1]。DN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其病程不可逆。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DN至关重要。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
4、)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种蛋白,大量地表达在人肾脏的近端肾小管细胞胞浆中,参与脂肪代谢,是机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关于L-FABP与肾脏疾病的研究发现,尿中L-FABP的水平可以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2]。近年来尿L-FABP与DN的关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中尿L-FABP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死亡因素,并且与尿微量白蛋白无关[3]。王丽等[4]回顾性随访研究发现在正常蛋白尿期尿L-FA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在微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进行性升高,在终末期肾病升高更为明显,表明尿L-FABP
5、与2型DN严重程度相关,这与李平的研究结果一致[5];该项研究同时发现在正常蛋白尿期尿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DN的发展进行性升高,但对尿L-FABP及尿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所有患者中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eGFR大于60/mL/min/1.73m2的亚组中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期尿L-FA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1.0)μg/gCrvs(5.2±1.2)μg/gCrP<0.05),并且随着DN的进展,在微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进行性升高,在终末期肾病升高更为明显
6、,分别为(25.7±5.0)μg/gCr(38.8±5.8)μg/gCr和(60.6±9.6)μg/gCr);ACR水平也随肾小管损伤严重程度而升高,其与DN肾脏损伤程度也具有相关性,这与.KimSS等研究结果一致[6]。本研究提示DN患者肾脏中L-FABP的表达量随肾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从而由肾脏排泄到尿液中的L-FABP含量随之增加,尿L-FABP水平随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而升高。故尿中L-FABP含量可以用来反映DN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作为反映DN肾脏病变程度的指标。表明尿L-FABP可以反应2型DN的进展,特别是在正常蛋白
7、尿人群已经开始升高,因此,L-FABP可成为DN的早期标志物。我们推测尿L-FABP可以反映与尿白蛋白无关的DN的病理生理过程。尿白蛋白反映肾小球损伤,尿L-FABP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将两者结合起来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检测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早期诊断DN,也可以为DN的危险性进行分层评估。[.jyqkSS,SongSH,KimIJ,YangJY,LeeJG,etal.Clinicalimplicationofurinarytubularmarkersintheearlystageofnephropathywithtype2diabeticpatients[
8、J].DiabetesResClinPract,2012,97:251-257.(收稿日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