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81127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巧借“东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巧借“东风”河北省武强县马头中学(053300)王秀艳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尽人皆知,大家都会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有这样的“东风”可借。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何巧借这一“东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中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1巧借情景,恰当处理突发事件,既能拓展课文深度,又能融洽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只要艺术地借助场景,借题发挥,处理得当,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相反还能融洽师生关系;不但教育了学生,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
2、》一诗时,学生们在整个课堂中一改往昔活泼、热闹的状况,都沉浸在作者那深沉地悼念总理的庄严肅穆的气氛中。在诗文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不知何故,突然有一个学生哈哈大笑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为之改变。这时,我解释道:“同学们,总理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祖国失去了一位好总理的悲痛时刻,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为总理的逝世而欢笑。老师刚才所朗诵的诗句,便是在总理逝世后一位诗人为纪念周总理时所写的诗句,它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愤怒和对总理深情的缅怀之情。当然,我也感谢这位同学,是他帮助我想起这首诗,从而把这两种人对待总理的态度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让
3、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对总理的思念之深,对敌人的痛恨之切……”我的话音刚落,便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和那位学生的理解。这就是巧借这一特定的情景,联系教育内容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既缓和了课堂气氛,乂拓展了文章的深度;既教育了学生,乂融洽了师生关系。2巧借诗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某些深刻的道理或写作手法说清,可常借助一些诗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借助诗文,体味美景,学4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吋,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优美景色,环境描写的妙处外,我还借机引导学生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4、到客船”这种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随后又启发他们联想以前学过、见过或听过的还有哪些诗句,与这一句的写作手法相似,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言。随后根据他们提出的诗歌和他们一起分析、归纳、总结。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些句子都是以动写静的手法,让他们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在学生的参与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诗文、运用诗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2.2借助诗文,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加深学生对诗文的印象。比如在讲到“愁绪”这一抽象名词吋,为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把握它,我又借助诗文进行讲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5、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等,都写出了诗人愁绪之多,多得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多得连船都载不动。写愁绪像布匹、像长发、像江水。这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冇形,不但写出了愁绪的形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在平常的写作中,能有意识地学会运用。2.3借助诗文,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古诗文中挖掘这些修辞手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极有意义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拟人,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火
6、”是对偶。“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金樽清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是夸张……3巧借对比分析课文,既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使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分析课文时,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讲解课文。因为对比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吋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对比,就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容易使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对文章主旨的认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1运用对比,把握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风格特点,继而深入理解课文主旨、感悟生活。比如,在讲述巴金的《日》、《月两篇课文吋,可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每篇文章的哲理,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这
7、两篇文章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继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把握。3.2运用对比,学习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的同一写作技巧。比如,教师在讲述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时,可先引导学生归纳《荔枝蜜》一文中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总不大喜欢奇怪动了情可爱的小生灵变成蜜蜂。明确这是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然后又让学生动手动脑归纳小思的《蝉》中作者对蝉的感情变化:聒噪那么小,却那么响赞颂。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明白《蝉》也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就会深受启发,以后碰到这类问题吋,就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