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

ID:243803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_第1页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_第2页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_第3页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_第4页
资源描述:

《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捕捉精彩的教学生成  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样的课堂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人性的魅力。  一、开放教材。促使课堂动态生成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创设新角色是在课文原有角色的基础上,增添新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任。由学生参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自主地感受理解。例如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我让学生担任记者,来到

2、桃花源的现场进行采访。小记者们的问题还真不少:“请问渔人,你来到这个地方,第一感觉是什么?”“请问桃源人,你们是否愿回到外面的世界?”“如何开发桃园,请谈谈你的设想。”……面对小记者们的提问,扮演渔人、桃源中人的同学一一作答。采访完之后,记者们马上作现场报道或写新闻报道。这样,让学生通过体验新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情景,自始自终处于人为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课文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教学中生成了出人意料的新体验、新思维。  二、互文解读,拓宽生成空问4  多种观点的碰撞能促进个体反思,从而对文本解读做进一步省察。教师适

3、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文本,利用互文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广度,促进有效生成。互文解读关系到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的对话,同时它也是一种吸收、戏仿和批评活动。通过互文解读,学生可以在省察文本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观点,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自己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偏颇,进而修正和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  课例呈现:如我在执教《杨修之死》片段:当课堂上学生对“杨修之死”的认识倾向于杨修本身的恃才自傲,自取灭亡时,教师引导学生重新看杨修:屏幕出示李敖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及他说的一句话:“你们总劝我别做击鼓骂曹的祢衡,而不劝他们别当黄祖和曹操,真是岂有此理!”师:让

4、我们反思一下,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对我们有没有负面影响?生:有,会让我们抢不到工作。生: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就不能为国家作贡献,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师:回答得太好了,简直是第二个林语堂。屏幕上出示一段话:“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之文明”――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师:所以对于“韬光养晦”这种人生哲学,我们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要非此即彼。话说回来,历史上的杨修到底是怎样的呢?屏幕出示《曲略》和《三国志》中对杨修的记述。师:看来历史上的杨修并不像作者所写的那样,

5、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生:罗贯中怀才不遇,写杨修实际是写自己。4  四次展现相关资料,步步推进,通过出示文献资料,与课文进行了互文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初读理解在文本间相互作用下得到了提升,感受到作者罗贯中在杨修身上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悲,人才遭弃之痛。可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时,找准时机恰到好处的展示相关材料能开阔学生眼界,为文本解读拓宽新的生成空间。  三、师生激发。促进生成  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同样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民主、真诚的交流。是师生间心灵的交融,教师要努力做到“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这需要

6、教师要有先进的理念与宽广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同时,师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相激发,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例如,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解读王熙凤时,学生就带给了我很多惊喜,他们的分析认识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设。受他们激发,我也有新的生成。我发现曹雪芹在写王熙凤时,突出运用了“这”这个字,如文中这样写:“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这熙风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我分析道:“这”字值得咀嚼,从这个“这”字能读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爱而,作者对王熙凤不是冷嘲而是热讽。学生纷纷点头,赞同了我的观点。当然,教师不应盲目追求“生成”,追求“奇异”,而忽略教育的“

7、价值引导”4。不能为了体现生成而进行过度的发挥,而应该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质疑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大体教学进程。并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动起来,设想很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这样,当这些情况出现时,就能够从容不迫地接纳,并胸有成竹地将其引向“精彩”。让语文课在预设中成功,在生成中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东碧中学)  (本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