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ID:24370398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围体外循环期凝血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向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摘要]体外循环技术是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虽然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机体围体外循环期很容易发生复杂且较为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此,该研究就针对体外循环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及保护措施进行综述。.jyqkin内实施,一般情况下,此技术常常在小儿患者治疗中应用。张鲁英等学者[12]通过对改良超滤技术和常规超滤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超滤方式均能够明显降低

2、患者出血量以及炎性因子,但是改良超滤技术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炎性因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超滤技术,两种方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零平衡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应用,虽然具有滤除炎性因子的作用,但是此种方式实施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现象。2.5控制肝素反跳与鱼精蛋白过量有关学者研究表明[13],鱼精蛋白是一种从雄性鱼类生殖细胞中提出的低分子蛋白质,其能够有效中和强酸性的肝素,所以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后肝素的拮抗。另外鱼精蛋白自身也具有抗凝作用,其在体外循环中应用,能够有效延长凝血酶原时

3、间,促使第Ⅶ因子,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减少,但是如果鱼精蛋白过量使用,将会导致抗凝血过量,最终导致渗血增多,因此适量使用鱼精蛋白和肝素非常重要。另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14],对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得知,临床对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采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进行判定鱼精蛋白用量很容易引起鱼精蛋白用量过多,进而加重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而采用肝素剂量-反应曲线进行滴定给予鱼精蛋白,能够有效预防鱼精蛋白和过量以及肝素反跳的现象,最终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出血现象。2.6体外循环方法的改进体外循环装置也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

4、具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学者提出几点改进意见[15]:①改鼓泡式氧合器为膜式氧合器,由于传统的体外循环装置为鼓泡式氧合器,所以其在手术中应用,将会产生大量微泡与患者体内血液直接接触,进而导致膜糖蛋白的损伤和血小板的激活。而采用膜式氧合器代替传统的鼓泡式氧合器能够有效降低体外循环装置对患者血液的破坏,达到保护凝血功能的作用。②在体外循环管道的表面增加肝素化涂层,此种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素,同时还能够有效抑制补体、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激活,另外,还能够有效减少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的接触,

5、进而减低由于体外循环装置而产生的不良反应。③改常规心内吸引器为灵敏吸引器,其中灵敏吸引器属于一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吸引装置,其特点是当吸引器接触液面时将会自动吸引,而不接触液面时则停止吸引。在体外循环操作中,由于传统的心内吸引中不可避免的将会产生剪切力和负压对血液成分造成破坏,致使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激活,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而灵敏吸引器的应能够有效减少持续吸引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3讨论综上所述,围体外循环期间的凝血功能障碍,其是有多种因素和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原因造成的。目前临床上针对围体外循环期间凝血功能保护机制常

6、常采用的方式为减少炎性因子以及纠正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等形式。但是目前仍没有最佳的保护方式。相信随着广大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将研究最佳的体外循环期间凝血功能保护机制。.jyqkonarybypass[J].Perfusion,2009,24(6):1041-1042.[3]陈海林,利鸿胜.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血凝酶对心内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出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153-154.[4]赵初环,林洁,钱红兰,等.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J].中国药业

7、,2011,20(12):23-24.[5]楼金吐,张泽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体外循环手术期凝血与抗凝及纤溶水平的动态检测[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3):183-184.[6]郭仙.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34-135.[7]王晓梅,徐培.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1):58-59.[8]Alaadin,Yilmaz,Jelena,Sjatskig,edicalSciences],2002,

8、23(4):403-406.[15]柏淑颖,朱德明,王伟.涂层技术在体外循环装置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2):14-15.(收稿日期:2014-12-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