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ID:2436005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_第1页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_第2页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_第3页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对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应时常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比较与归纳,这样便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之下真假也就变得明了;优与劣也凸显出来了;差异因比较而存在;特色因比较而变得鲜明。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就等于把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科学地运用比较,比其相同、找其差异,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智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所谓比较阅读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同一教学课时内将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课文

2、,运用对比阅读、对照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对比中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的异同点,在相同中寻找差异,差异中寻找相同之处是它的主要教学任务。这种阅读方法汇集了理解、分析、比较、鉴赏等多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可以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前者以对话

3、为主,言简义丰;后者就是说理,先抑后扬,这是它们在写作上的不同点,那么两篇文章就没有相同之处吗?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最后学生发现两者相同之处,即两文谈论的都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吕蒙诚恳地接受了孙权的善意劝告,开始刻苦读书、努力学习;而伤仲永跟随父亲“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两种不同的做法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而仲永由指物能作诗发展到“泯然众人矣。”这里通过吕蒙和仲永前后变化的比较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能否成才,先天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因素。  我在教《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用曹刿的

4、话分析:“鲁军为何会战胜齐军呢?”学生们经过阅读分析课文找到原因:分战前的政治准备工作——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重要阵地——长勺;利于开始反攻的关键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追击开始的关键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接着我又问学生:“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战争的地点在哪里?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学生再读课文,经过片刻讨论后,回答:“取信于民”——指的是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件事,也就是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战争的地点在有利于鲁军的长勺;“彼竭我盈之时”——指的是齐人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人才第一次击鼓之时。  接着我又进一步因势利导:“还记得

5、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古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吗?那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同学们回答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又问学生这句话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请问是什么?回答明确:天时、地利、人和。在《曹刿论战》中,鲁军取得了胜利,那么请同学们找一找:“鲁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是不是也具备这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呢?”回答明确:  天时——“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  地利——“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  人和——“政治上取信于民”  学生恍然大悟:胜利的原因是因为鲁军具备了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原来鲁庄公听从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

6、策略,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战术,又占据了有利地势——长勺,才打败了齐国,使齐鲁长勺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经称赞这是“中国战争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这里通过比较让学生更透彻理解了鲁军战胜齐军的原因,对这篇文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战争三要素的认识。  再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愚公前面摆着两座大山:一座太行,一座王屋,但他不畏惧困难,毫不动摇,凭着自己伟大的气魄和

7、坚强的毅力带领子孙们坚持挖山不止,最后天帝命令夸娥氏二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朔东,一座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的宏伟目标最终实现。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好地证明了《为学》的中心论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亦,不为,则易者亦难亦。”在这里通过对《愚公移山》和《为学》这两篇古文的对比联系,使学生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没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在人为”的道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能直观地理解的文章立意、用词的准确、布局谋篇的巧妙,从而

8、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