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ID:24313288

大小:7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_第1页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_第2页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_第3页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新疆奇台8318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橇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

2、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关键词

3、: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撬拨复位内固定。跟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骨折之一,多见于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运动损伤[1]。因跟骨是由薄层骨皮质绕松质骨构成的不规则复杂结构,软组织覆盖较差,手术内固定难度较大,预后较差[2]。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19-57岁,平均年龄31

4、.3±4.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交通事故伤23例,其他伤5例,损伤至手术吋间6-8d;按照Sanders骨折分型原则[3】:II型21例,III型36例,IV型3例。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伤者患肢抬高,予以消肿治疗,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损伤情况,待全身状况符合手术指征,分别采取对应手术措施。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硬膜外麻醉满意后,患者呈健侧卧位,跟骨外侧行“L”形切口,自外踝上方至足底皮肤褶皱,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5、,注意保护皮肤血运,减少皮肤坏死。自跟骨表面剥离腓骨肌支持带及跟腓韧带,露出跟骨外侧壁,注意对患者腓肠肌神经。显露距骨、骰骨、跟骨外侧壁及后关节面,掀开患者跟骨外端碎骨片,观察关节面塌陷情况,3枚克氏针分别钻入腓骨、距骨颈及骰骨[3],暴露距下关节及跟骨关节,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恢复关节面平整。确认关节面间隙均匀,跟骨宽度、长度及足弓,BÖ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后,克氏针暂时固定,对于存在明显骨缺损的,建议自骼骨取骨,咬碎后对缺损去进行植骨,选择大小合适的跟骨钢板进行固定,逐层缝合伤U,切U常规放置胶片引流。观察组(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6、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患肢跖屈位。C臂X线机透视下克氏针由距下关节面下方进针,到达骨折线吋停止,手持克氏针尾端压向跟骨后下方,下压足趾,完成橇拨,从而纠正BÖhler角和Gissane角。调整压缩骨折块,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再由跟腱止点内侧进针,固定远端骨折块,透视下确认关节面平整后,以克氏针为导针,选择合适长度的空心螺钉进行固定。透视下确认位置及深度满意后,去除克氏针,清洗,包扎创口,石膏固定。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3d预防感染,患足适当抬高,及吋清洁换药,加强局部软组织的护理。3-4周可进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6-10周后进行复査并逐

7、步进行负重锻炼。可结合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对比两组患者:1、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2、Maryland足功能评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小于50分为差。);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Maryland足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P<0.01

8、,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