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之一:香港未来

反思之一:香港未来

ID:24087548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反思之一:香港未来_第1页
反思之一:香港未来_第2页
反思之一:香港未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思之一:香港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之一:香港的未来    “背靠内地,面向世界”不是口号,已成现实  盯住“中国概念”  在任七年有余的董建华去年3月挂冠,公务员出身的曾荫权随后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首之变,正是城中舆论焦点所在;但敏感的资本市场几乎置若罔闻,波澜不惊。  对此,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经济学家陶冬一言以蔽之:“(特首之变)只有新闻价值,却无政策价值。”  董曾交接,可谓适时且平稳。其时,香港经济正享受着自回归以来最好的时光,没有谁会相信政策方向将逆转。对于香港资本市场而言,董建华时代提出的“背靠内地,面向

2、世界”已经不是一个期待,而是现实。  “中国概念”继续创造着市场焦点,作为影响市场的因素之一,权重亦不断加强。    内地“吸金石”  盘点2005年香港指数,内地因素已隐然成为主流。  香港恒生指数全年增长只有4.5%,远落后于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市场的54%和40%。香港主力的蓝筹股表现不佳,其中地产股下跌1.1%,蓝筹银行股更下挫5.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红筹股和H股仍有相当的资金支持,红筹股指数上升24.3%,国企H股亦上涨了12.4%。市场资金追捧相继而来的内地大盘新股,被认为是导致原有

3、蓝筹股上涨乏力的原因之一。  内地企业从来没有像2005年这样在香港市场大唱主角。这一年,香港股票市场60%的集资额来自首次公开招股,70家新上市公司兜走1920亿港元,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纪录;其中,内地企业占集资总额约80%。普华永道在2006年初发表报告称,“香港已经成功发展为中国主要的国际集资平台”。  据联交所数据,自1992年有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集资开始,截至2005年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的H股、红筹股和民营企业股已达到316家,总市值达到2.42万亿港元,规模远大于目前A

4、股市场1万亿元左右的流通市值,并占到香港股市总市值约35%;筹集资金也超过1万亿港元。中资企业股票日益成为香港市场主角,甚至足以扮演内地经济“晴雨表”的角色。  与中资股上市成风的2000年不同,体量巨大的国有大型企业取代当年的民营和创业型企业,成为市场主力。随着内地在银行、煤炭、电力等垄断行业推进改革,一批资产规模巨大的企业轮番上市。决策层希望这一轮改革能为内地股市输送一批优质企业,以改善长期低迷的内地股市。  2005年初,准备上市的神华能源、交通银行都准备了A+H方案,准备在内地A股市场和香

5、港同时上市。但随后,A股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新股暂停上市,大盘股只能南下上市。仅最大的三只内地新股,包括神华能源(香港交易所代码:1088)、交通银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328)和创造当年全球最大IPO的中国建行(香港交易所代码:939),在港集资便超过1000亿港元。至2006年初,三公司股价已经累计上升约14%、45%和24%,可谓“吸金石”。  在预期中,四大国有银行、中煤、中粮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将亦步亦趋赴港上市。即便A股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在可见的未来,更便于吸引国际资本以及市场监管更完

6、善的香港,依然不乏入市的新鲜血液。  普华永道认为,2006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资额将延续2005年的上升动力,攀上2000亿港元的新高峰。  “窗口效应”持续  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市值的大部分都属于国家垄断型企业,包括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股;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股;以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为代表的保险股;以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为代表的电力股;以神华集团、兖州煤业为代表的能源股;以马钢股份、重庆钢铁为代表的钢铁股;以中国

7、国际航空、首都机场为代表的航空股,以及中国铝业、中国铜业、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国外运等等行业性企业,已经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中国超级企业的俱乐部。  与内地股市同宏观经济相背而驰比起来,香港股市的“中国概念”更具代表性,中国经济的每一步增长,都被这些巨无霸立刻分享。在评价获得接近4000亿元申购资金追捧的建设银行IPO时,一位资深的投资银行家对《财经》说:“国际投资者并不是真的相信上市的中国银行已经脱胎换骨,(他们)只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直接推动了红筹股和

8、H股的高涨。在2005年5月之前,国际游资持续涌入香港,大量买入港元现货及期货,希望未来在人民币升值时一举获利。当月,为了避免港元被当做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工具,保证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联汇制)的稳定,香港金管局退出了三项优化联汇制运作的措施,包括推出强方兑换保证、更改弱方兑换保证和在波动范围内金管局的市场操作。  消息公布后,在短短五分钟内,香港金融管理局即买入31.2亿港元,抛出近4亿美元,意味着有31.2亿港元的资金流出了香港,足见市场投机资金之巨。  中国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