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7502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香港的未来-facultyofbusinessandeconomics-hku》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香港的前途一、为什么香港具有如此强的竞争力?依我看来,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至少依赖于四个方面的成本因素:要素成本(如劳动成本、土地成本和资本成本)、交通与通讯成本、市场交易成本和政府协作成本。这些成本越高,当地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其经济的竞争力也就越低。香港目前的经济困境正说明了此点。(一)香港的要素成本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政府的控制,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应十分有限,其价格在全世界而言都处于较高水平。香港的人力资本和货币可以自由流向世界各地,这些资源在香港的回报必须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香港的工资和利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反之,香港的
2、非技术工人以及不能流动的人员的工资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当然,由于对移民和劳动力输入的限制,他们的工资水平高于内地的工资水平。(二)香港的交通通讯成本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长期的投资建设,香港拥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则殊为例外。由于交通通讯业的垄断和缺乏合作,香港与大陆的交通通讯成本甚至高于太平洋彼岸的国家。香港与大陆邻近城市如深圳和珠海,即使近在咫尺,两个地区的边界几乎二十四小时通关,它们之间的通话费用却是与纽约的五到十倍。由于复杂的海关检查程序,由香港邮寄包裹到上海,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与邮寄到纽约几乎相同。(三)香港
3、的市场交易成本香港的政治、社会、法律和管制体系是依据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的,并且相对透明,因而香港的市场交易成本很低。在某些部门政府的干预和寡头垄断情况确实存在。例如某些行业集中度较高(超级市场和电讯业),某些产品定价过高(鲜奶),某些方面政府补贴很高(低收入家庭的房屋补贴和医疗补贴)。但总体来看,在香港进行市场交易所遇到的人为障碍相当少,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香港自由买卖、交易。每一项交易的成本很低,结果交易量就很大。这一点反映在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结构上:香港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为84%,这些服务业都与贸易、金融,以及其他各种交易有
4、关。(四)香港的政府协作成本回归之前香港的政府协作成本是微小的。首先,回归前,香港殖民地政府没有太多必要与北京的中央政府或深圳、广东的地区政府协商,谋求共同的经济发展。其次,回归前香港社会虽然自由但缺乏民主,香港殖民地政府并不需要化太大精力与香港社会谋求共识。回归之后政府的协作成本急剧上升,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下,这种成本还会继续上升。总之,香港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它的交易成本很低。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香港发生于1997至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地打击了香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下挫充分说明了
5、这一点。金融危机的表现集中于两个方面:价格下调和交易数量萎缩。由于过分依赖于低交易成本,香港在这两方面都十分脆弱。在主要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要素成本方面,香港几乎没有竞争力。香港必须在交易成本方面与人一争短长。交易成本则主要由制度安排决定。一方面是低交易成本,一方面是高要素成本;因此香港的商业活动必须依靠大贸易量或大金融交易量来维持利润水平和边际竞争力。如果交易量很大,即使劳动、房地产和资本等要素成本很高,在香港从事经济活动仍然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在香港,贸易和金融交易所需的要素投入通常属于固定成本,不会随贸易和金融交易量的扩大而上升。换句话说,
6、香港的要素价格与不同水平的贸易和金融交易量存在多重市场均衡。很不幸,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香港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量迅速地、大幅度地下降。这几乎使香港的主要财富来源瘫痪。交易量萎缩,香港的低交易成本优势无法发挥作用;相反,高要素成本所起的负作用更大。廉洁的政府、良好的管制与监督机制、透明的法律体系均无助于解决交易量萎缩、价格下降的问题。风暴初期,香港特区政府以及许多观察家没能理解贸易、金融交易量萎缩这个致命问题对香港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他们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显露出来。而当危机发生以后,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又过于悲观。事实上,当贸易
7、、金融交易量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及亚洲其他地区上升时,香港的GDP增长也令人吃惊地快速恢复。过去的两年里,香港GDP增长率从-5%迅速扭转为+8%;恒生指数则从6000点回升到15000点。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并没有使香港人重拾他们对香港经济未来的信心。三、为什么香港人的信心没有随经济回升而恢复?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香港的主要弱点:过高的要素成本;同时,上海的发展提醒人们香港的另一弱点:政府缺乏有效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协作。在所有有关亚洲金融风暴的解释中,相对价格的调整似乎是最令人信服的。1997年前后,中国(也许包括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非洲
8、)即将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意味着超过全球劳动力五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将加入世界市场,生产可供出口的制造业产品。在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