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ID:2407051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_第1页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_第2页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_第3页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所谓“提出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习或研究的对象,自主认识并提出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结果)?已有条件是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并清晰、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提问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学习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问可使学生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那么在数学教

2、学中,如何加强数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贴近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学要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气氛,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创设一定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在七年级“平面内点的位置与坐标”的教学中,老师提问让学生讨论:“如何寻找汪洋大海中发出求救信

3、号的遇险船只?”“如何在电影院中找座位?”此例由于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同时让农村初中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的过程,从而既提高了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的兴趣,也结合生活实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农村初中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过程-情景-提问”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还注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另外,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提

4、问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树立提问信心,勇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同伴交流。例如,初三数学教材中一习题,“求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学生基本上没有困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y=x2-2x+1,y=x2-x+2,分别求它们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没好象不存在交点;(3)进而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方法、难度适中,综合性强,思

5、维多样,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视直观分析,似乎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有关,并且提出了“当Δ>0时,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0时,与x轴无交点。”这样一个初步结论,这时教者可进一步加以点拔,由此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层次,培养了能力。质疑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求异性思维。“学贵有疑”,许多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与质疑密切相关。反思,即为反省性思维,它所思维的不是客观对象的属性,而是自已在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反思,将产生高一层次的思维成果。  三.提供悬念材料,

6、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悬念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热情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悬念,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通过设疑、激疑、解疑,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如下:我们大家先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我们班有51位同学,现在每个人脑子里想一个数,不要跟其他同学讲,然后把这个数加上2,再乘以5,再减去5,再除以5,最后再减去这个数,你的结果一定是1,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开始猜测、议论、思索,感到无从回答。这时的思维便处于认知失调的情境中,这种认知失调又促使其去探索“真谛

7、”,成为情境的主人,更能从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被调动起来,然后引入新课,学生不仅独立思考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并且从中感受到数学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体验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从质疑反思中提出问题  质疑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求异性思维。“学贵有疑”,许多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与质疑密切相关。反思,即为反省性思维,它所思维的不是客观对象的属性,而是自已在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反思,将产生高一层次的思维成果。合理性是一切科学研究所

8、要追求的目标。例如这样一道题目:a为何值时,方程3(x-1)(x-a)=(7a-a2)x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很多同学都会将方程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x1+x2=0(韦达定理)解得a1=-2,a2=5,于是我让学生将两个值代入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