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ID:24052395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_第1页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_第2页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摘要】阐述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本虚标实  Abstract:basictheory,itreiteratestheattackmechanismofosteoarthritis,alnutritionofphysique,andstasisblock,etc.,i.e.thesignofdeficientrootentbasedondifferentiationofsignsshall

2、payattentiontocold,hot,deficiencyandoverdo,andbebinedorbiandmechanism;deficientrootwithoverdosuperficial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疾病,常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塑、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软骨下骨囊肿和边缘骨赘形成。  1发病基础  《内经》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痹之形成,多由正虚于内,阳虚于外,营卫虚于经络,

3、风借寒之肃杀之力,寒借风之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参揉其中,得以侵犯机体。初犯经络,继入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则邪气肆虐,而生疼痛。  痹证初期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入侵人体,气血为病邪闭阻,以邪实为主;如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脉络瘀阻,痰瘀互结,则多为正虚邪实;病邪入深,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遂为正虚邪恋之证,以正虚为主。若患者先天不足,素体亏虚,阴精暗耗,则不仅发病为正虚,且缠绵日久,不易治愈,且容易感染。  痹证之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筋骨有赖于肝肾中精血的充养,又赖于督肾中阳气之温煦,肾虚则先天之本不固,百病滋生。肾中元阳乃人身诸

4、阳之本,风寒湿痹多表现为疼痛、酸楚、重着,得阳气之振奋时能化解。肾中元阴为人身诸阴之本,风湿热痹多化热伤阴,得阴精滋润、濡养始能缓解。故本病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  2病因病机  2.1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1.1肝肾亏虚痹痛虽为筋骨间病,但与肝肾关系密切。华佗在《中藏经》中说:“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阐明了骨痹与肾脏受损有关。《内经》有云:“肝主筋、肾主骨。”又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因此,人到中年以后,肾阴虚较为明显。肾虚不能主骨充髓,而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痛。肝肾同居下焦,乙

5、癸同源,肾气虚则肝气亦虚,肝虚则无以养筋以束骨利机关〔2〕。肝主筋,膝者筋之府,肝气虚则膝痛,且以夜间为着。又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之同气相感,深袭入骨,痹阻经络使气血不行,关节闭塞,筋骨失养,渐至筋挛,关节变形,不得屈伸;甚至出现筋缩肉卷,肘膝不得伸,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症状。肝肾精亏,肾督阳虚,不能充养温煦筋骨,使筋挛骨弱而留邪不去,痰浊瘀血逐渐形成,必然造成痹证迁延不愈,最后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2.1.2营卫失调,气血亏虚《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瘭疾滑利,

6、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可见人体气血不足,筋脉骨骼失于濡养,容易导致痹证的发生。因营卫亏虚,腠理不密,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涩,筋脉痹闭而成。痹证日久,内舍脏腑,往往伤及真阴,阴伤亦可致血脉涩滞不利,筋脉日益痹闭,邪气日益痼结。  另一方面素体阴血不足,经络蓄热,则是风湿热邪入侵发病及病邪从化的内在原因。  2.1.3脾虚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主四肢肌肉。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虚运化作用减弱后,不仅会影响肾精肝血之补充,使筋骨血脉失于调

7、养,还会造成水湿不化,湿浊内聚,痰饮内生,流于四肢关节,引起关节疼痛、重着,晨僵,关节肿胀等病症。而脾虚亦导致肌肉痿软无力,直接影响肢体关节活动,导致OA的发生。  2.2外邪侵袭是发病的诱因  2.2.1风寒湿邪侵袭《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性重浊而黏腻,所谓“湿胜则肿”,其发为痹,沉着麻木,痹而不仁。蕴而化热,则发为湿热,其病处红肿热痛。更与风寒结党,游走周身,涩滞经脉,疼痛难忍。《素问·痹论》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时”指五脏气旺的季节。肾气旺于冬季,寒为冬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