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ID:1106531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_第1页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_第2页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_第3页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_第4页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杂志2006年5月第47卷箜塑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我们通过对河南地区部分艾滋病患者(均为有偿供血感染者)的观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探讨如下.1病因艾滋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表现具有症状相似的特点,故其病因应属中医学"疫毒"范畴,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但艾滋病"疫毒"(HIV)与传统意义上的"疫毒"在传播途径,病因性质等方面迥然不同.1.1传播途径:

2、传统意义上的"疫毒"乃天地之气的异常变化所产生,如《素问?刺法论》所论"五疫",明代张景岳注日:"即五运疫疠之气……疫疠乃天之邪气."艾滋病"疫毒"虽亦可称为天地之厉气,但它却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而侵人人体,因此,二者的传播途径不同.1.2病因性质:艾滋病"疫毒"与传统意义上的"疫毒"在具有较强传染性方面是一致的,但其他性质却又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疫毒"由于是天地异常之气的变化所产生,故其性质不外风寒暑湿燥火,但与一般六淫相比,其性更烈,传染性更强.虽然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所论为寒疫,但其后的疫病多为温热(或兼湿邪)之邪,故又称为"瘟疫".明代吴有性《温疫论》曾说:"夫温疫之病,非

3、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但其论中又说:"夫疫乃热病也,邪气内郁,阳气不得宣布,积阳为火,阴血每为热搏",说明吴有性所说的"异气",在性质上仍为热邪.艾滋病患者多数在较长时期内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尤其是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虽然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也有表现为六淫中某些病邪如风寒,风热,湿热等所致之证,但既无规律性,也无特异性.此外,虽然艾滋病患者的发病早晚,病情轻重与正气强弱有一定关系,但其感染"疫毒"与否与正气强弱无关,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疫毒"易感正气亏虚之人也有不同.因此,艾滋病"疫毒"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侵入人体,以首先损伤脾脏,导致脾气亏虚,进而致五脏

4、气血阴阳俱虚为主要病机的特殊"疫毒",与传统意义上的"疫毒"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此外,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颇似中医学的"虚劳病",但二者的病因亦迥然不同.传统虚劳病乃因五劳,七伤等所引起,而艾滋病则是感染艾滋病"疫毒"所致.2病机我们认为,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渐致心肝肺肾受损,终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另一方面,脾运不健,则湿邪内生,故脾气亏虚伴有湿邪,?395?进而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尤其是脾,肺,肾三脏亏虚是贯穿艾滋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临床上艾滋病在无症状期舌质多偏淡,舌苔多偏白,逐渐出现消瘦

5、,乏力,汗出,易感冒,食欲减退,泄泻,咳嗽气喘,皮疹,肢麻等症状,正是这种基本病机的反映.五脏气血阴阳俱虚,一方面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之侵,而外邪又有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另一方面,五脏功能受损,则易产生痰饮水湿,气滞血瘀,化风化火等病机变化,因此,在艾滋病病变过程中,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并非能以单一的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机所能概括.以下仅以常见病症简述其病机.2.1无症状或乏力,消瘦,易感冒:此种情况多见于艾滋病潜伏期,也可见于艾滋病发病期经抗病毒或中医药治疗后,主要症状暂时消失,其病机为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尤其是脾肺气虚为主.2.2发热:艾滋病发热,有因外感者,但

6、多为内伤.因外感者,为邪气袭于表,正气抗邪于外所致,常见病机有风热郁卫,风寒袭表,邪郁少阳,湿热郁遏卫分,热人营血,气血亏虚兼风寒或风热袭肺等;因内伤者,多见脾肺气虚或气血两虚而致阴火上冲,也可见肝肾或肺肾阴虚,水不制火,或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虚阳外浮.2.3咳喘:咳喘是艾滋病的常见病症,也是导致其死亡的病症之一.其症的病机多是在脾肺气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从而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由于患者的禀赋及正气亏虚的程度不同,且感受外邪的性质有别,故有以邪实为主者,如风邪袭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外寒里热,外寒内饮等;也有虚实相兼者,如脾肺气虚兼风寒袭肺,肺阴亏虚兼痰热壅肺,外寒内饮兼肾气亏虚等;对

7、于久咳久喘,尤其是动则喘甚者,则为肺肾气虚或肺肾阴虚.2.4泄泻:泄泻也是艾滋病常见病症及导致死亡的病症之一.脾虚湿盛是其主要病机,但有兼寒,兼热,兼肝郁之不同,且脾病日久,必累及肾,从而导致脾肾两虚.其常见病机有脾虚湿热内蕴,寒湿困脾,肝郁脾虚,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肾阳虚等.2.5口腔溃疡: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故口腔溃疡与心脾密切,但有寒热之别.常见病机有脾胃湿热,心火上炎,脾虚寒湿等.2.6肢体麻木或刺痛:此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