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

ID:2400325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_第1页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_第2页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_第3页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式英语的哲学溯源Abstract:Asadistinguishedphenomenonofpragmatics,ChinglishisongChineseEnglish-learners.Infact,it’sanEnglishvarietyinthemoldofChinesethinking.ThispaperanalyzesthreecategoriesofChinglishbasedontheirformalfeatures.Itishopedthatthisphenomenonofpragmaticscanbe

2、knoboldt’stheoryon“anypeoplesleeplateat,nothingcanbeacplished.[译文2],nothingcanbeacplished.译文1将中英文化概念类同。“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et)的俗称,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而英国人却不以为然,他们的对应说法是jinx。五、文化意识的语符转化错开英语中已有的相应表达式,将汉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行语符转化,生成全新的表达式。此类中式英语最具英语特点,不仅完全符合语法规范,而且语言形式上的“他质”成分

3、也清理得荡然无存。此种语用现象可谓英语的中国化调变,分布广泛,甚至散见于汉语名著的英译中。英语的形式丰满了,但汉语的影子依稀可见。例8:ItisamajorreforminourPartyleadershipsystemfromthesituationinthoseofthegovernmenttothatoftheseparatingofthePartyandthegovernment.(摘自平卡姆2000:498)此句刻意模仿英语的行文结构,但汉语尾巴依然露了出来:“amajorreformfrom…to…”,地道的

4、英语表达式应为:“amajorchangefrom…to…”。再者,的意图是想表达“党的领导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党政分开”,但繁冗的句式压得读者喘不过气,看似精密的英语结构把原有概念的生机全给笼罩了。究其原因,还是文化意识在作崇,汉语的文化意识只是换上了新颜,进行了符号转化。试比较:SeparatingthefunctionsofPartyandgovernmentisamajorreforminthesystemofPartyleadership.例9:Adragonbegetsadragon,aphoenixbegets

5、aphoenix,andthosebegottenbyratsaregoodatdiggingholes.(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龙是什么?凤为何物?此类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概念硬性插入英语,译尤未译,只能让英民族读者雾里看花,结果英文译品圄于汉民族读者圈(正如为数不少的汉籍英译品)。试比较:Agoodhorsecannotbeofabadcolor.六、哲学溯源中式英语的产生有其现实基础,也有其思想基础。现实基础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反映,而思想基础则是语言世界观的体现。由于英语语言能力的限制而产生的中式英语不属

6、本文讨论的范畴,我们在此聚焦其思想基础,追溯其哲学渊源,从本源上探究其产生的必然性,并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出发,阐述其存在的合理性。3.1产生的必然性——语言世界观洪堡特将语言更主要地看作是认知手段,而非表达手段,并以此建立了语言世界观。语言世界观关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勿容置疑,语言是对思维的映现,二者在发生上的同源性决定了彼此间的密切关系,洪堡特认为,“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7、”(转引自姚小平1995:133)。分别开来讨论二者的作用完全是为了探讨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洪堡特语),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中,思维才真正起着主导作用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因此,对语言进行溯源其实就是探究思维的活动方式。从形式上看,中式英语留存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但其本质则是英汉两种语言世界观共同作用的结果,残留的“异质”成分即为汉语世界观的体现,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个人,必然将其主观意念置入客观的知觉和思维过程之中,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参见姚小平1995:135),这样,

8、两种语言的交合必然会因世界观的不相容而产生变体形式。鉴于此,我们可以把中式英语的原初起因归结为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从二者的对比中阐述其产生的必然性。在哲学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中,中英各据一端,中式思维根植于儒、道、释的悟性传统,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直觉洞察和领悟;英式思维秉承古希腊先哲的理性思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