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

ID:26292331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6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_第1页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_第2页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_第3页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_第4页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论文.freelentofChang-Zhu-Tancityclusterisrelativelyextensive,asdestructioncausedbyconstructionisbeingprevalentcurrently.Thispapercastedbackthephilosophicalfountainheadoftheconstructiveideaof"TethodsofChang-Zhu-Tancitycluster'sconstruction.Thecon

2、clusionincludesthatitsconstructionshouldreflectclimate,itsplanningshouldbinenatureandlandform,itsentshouldply,anditsexploitationshouldbeecologicalpriority,soithasimportantvalueforurbanconstruction.Keynature;harmony1引言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而生态意识却逐渐失落。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的

3、城市建设思想过度地强调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海德格尔认为“部分人类中心论在规定人性时,把人看成世界的中心,人可以随意地支配和破坏自然,导致对人的存在的威胁”。1城市建设走向了与自然对立的怪圈,造成生态失衡、“三废”污染和千城一面等城市问题,并最终得到大自然无情地报复。因而,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与“友好”的城市形态,延续城市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营建传统,让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相对粗放,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大动干戈的

4、不占少数,方格网式规划也多停留在构图层面,不顾场地现状、随意改变自然地形的规划比比皆是,造成城市群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探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实现“两型社会”城市群建设的必由之路。2回溯本原,建立信仰资源节约型城市群建设的本质是在城市建设中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环境被“征服”与“统治”之强度,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群营造之本质是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5、,降低城市人工环境营造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构建自然——人工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两型社会”思想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否则,城市建设都会扮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难以脱离环境的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的巢臼。把“两型社会”城市群建设理念回溯本原,并上升到信仰是远见卓识的选择,因为要永驻人心并身体力行,都最终要在信仰层面找到根基。2.1“两型社会”思维映射中国水性哲学观道家的水性哲学和儒家人与山水比德的理念都倡导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道尊老子的“人法

6、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2思想,儒圣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3理念,以及汉代硕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4的观点构成了中国水性哲学的基本精神——“和谐”。阐明城市建设不应与自然对立,而是与自然亲近,与自然同在;自然山水是城市形态的一道上苍恩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景画,人工环境合之则盛,逆之则惩。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大力倡导集约和自然生态的建设模式,以最少的城市自然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空间效益,采用对生态环境最有利的方式发展城市形态,培育节约型建造方式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有

7、利于环境保护的城市建设体系,其核心思想也是“和谐”。因而,“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实质上再现了中国水性哲学精神。2.2“两型社会”思想体现生态哲学观百川归海,生态哲学与中国水性哲学观一脉相承,其本质特征也是和谐。生态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人与自然的“我”与“物”之间的对峙状态,既不以“物”遮蔽“我”或压抑“我”,更不以“我”役使“物”或剥夺“物”;既不拘泥于自然本位论,更不执着于人类中心论,从而真正消解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世界的二元对立模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还原为人类生活的本原性、整体性和谐。5《国

8、语·郑语》也对和谐进行阐释:“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坟,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6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思想就是与自然为友,少索取,多和合,其生态学意义就是维持生态平衡,城市与自然具有“唇亡齿寒”的生态关联,只有自然资源的持续存在,人类才能不断繁衍生息。“资源节约型”强调城市建设尊重、呵护自然,“环境友好型”突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