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

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

ID:24003200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_第1页
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_第2页
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彰显“语文味”的课堂吉林省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132600)李卓瑞【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强调“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课标要求,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第二,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这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第三,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关键词】语文味教材课标内功主体走进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的新策略、新

2、方法层出不穷。不少课堂“形似神异”,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和假主体行为,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历史知识课”、“科学实验课”、“思想品德课”、“喜剧表演课”,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有的课,不以教材为凭借,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无边想象,高谈阔论,不置可否。表面上“热热闹闹”,结果学生连短短的一篇课文也没有读熟!悲哉!作为教师要“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倾心打造充盈“语文味”的课堂。首先,语文教师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课标要求,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语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满浸这人类情感的精灵

3、,蕴涵着扩大的精神与智慧”。“语文教学的文木是文化智慧幻化出的结晶,其中有漂泊落魄的精神状态,有九死一生的生命意识,有昂扬燃烧的生命激情……”作为语文教师应以文木为切入点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点燃起他们的生命之灯,照亮他们的心灵世界。古人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语文教师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积淀岡粹语言的祌圣使命。《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个连自己都没有个性化解读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学生呢?唯有读懂、“吃透”教材,后续所做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

4、和寻找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方法才会发生效益。从内部上讲,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自己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惯。唯有如此,才能锤炼出内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第二,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这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张玉新教授在国培讲座中曾语重心长的强调: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勤奋研宄,持之以恒。张老师在他的《语文教师的外功与内功》如是说:人们都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是教师本身没有创造力,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吗?以蒲柳之姿怎能授桃李之教?对于内功的层级,他是这

5、样定义的:“知识(本专业、非本专业)要扎实、渊博,这是物质基础;研究能力要务实,还要灵活,就是能坐住凳子,又勤动脑子;创造力要求你有创造性思维,不墨守成规,研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特殊规律。”可见,要使课堂如“春水潋滟”,语文教师的成长才是硬道理。第三,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

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4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国培中,我们有幸走进名师课堂,特别是吉大附中王邦阁老师和东北师大附中任艳老师的课,使我对教材教法冇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比如任艳老师在教《不会叫的狗》时,或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谈最感兴趣的童趣、童话,或激励学生分角色表情朗读,或引导学生探讨三种结局的深层内涵。而王老师课堂上最常用的U头禅则是“孩子们”,他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尤为可贵的是老师精彩呈现自己的情感体

7、验来进行精神引领。他们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学4能力,形成了自我建构。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踏实,这样的课堂“开放而有活力”,这样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总之,语文意识冋归及语文课改,任重道远。我们要练好内功和外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语文境界中,不断激发苏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课堂成为教师的“乐土”,成为学生的“乐园”。参考文献1啓明海等.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2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3白金生.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4张玉新.在形下之作

8、与形上之思间徜徉5语文新课程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