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ID:23998380

大小:6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_第1页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_第2页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北袁冰杨萍刘海祥聂红莲何昌颖(中山大学附属东莞东华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523110)【摘要】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经MRI证实的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夾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为动脉内径增宽,管腔内见一条或数条光带回声将管腔分为真腔与假腔,真腔血流速度快,假腔血流速度慢,CDFL5例可见夹层破口(入口及出口),6例见夹层入口,7例见夹层出口,5例未探及破口。结论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只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诊断夹层动脉瘤有价值,可作为常

2、规筛选检查。【关键词】超声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急性凶险性心血管疾病,如不能及时诊治,常会危及患者生命,早期由于对于其认识不足,以及检查手段有限,因此检出率不高,常易与急性心梗相混淆。随着无创性检查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检出率大大提高。木文回顾性分析23例经MRI证实的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图像,旨在探讨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其检出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12年3月,23例住院患者,皆因胸背部剧烈疼痛来院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并均行MRI检

3、查,确诊为夹层动脉瘤,男17例,女6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3岁。1.2仪器IE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5-5MHZ1.3检查方法患者平卧位,常规检查心脏,然后按升主动脉、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循序追踪检查,测量动脉内径,观察动脉内奋无膜性光带冋声,如发现动脉内有光带冋声,则追踪光带寻找破U,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真腔、假腔以及破口处血流。1.结果23例夹层动脉瘤,动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38-49mm),发生于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3例,局限于升主动脉12例,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3例(其中1例累及右颈总

4、动脉),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5例。5例可见夹层破口(入口及出U),6例仅见夹层入口,7例仅见夹层出口,5例未探及破口。23例夹层动脉瘤均经MRI检查证实。2.讨论夹层动脉瘤是因各种原因引起动脉内膜与中膜的损伤,血流沿撕裂的内膜在中层形成血肿,并将主动脉壁剥离为两层,在血流的冲击下,剥离部分逐渐向主动脉近段及远段扩张,形成不同范围的中层分离性膨胀[1】。少数病人可能没有内膜破裂而是中层出血形成夹层。夹层动脉瘤形成的原因,主要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氏综合症、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及梅毒等。本组病例患

5、有高血压病者13例,动脉粥样硬化5例,5例无明显病因。夹层动脉瘤根据内膜撕裂部位的不同,DeBakey将其分为3型。I型内膜撕裂U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剥离范围延伸至弓部和降主动脉可达骼动脉,苏中包括破口位于左弓而内膜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II型内膜撕裂口同I型而剥离血肿只限于升主动脉和弓部。III型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又根据夹层是否累及膈下腹主动脉将III型分为Ilia和lllb[l]。本组病例属于I型3例,II型15例,III型5例。夹层动脉瘤超声表现为,主动脉增宽,动脉内可见带状隔膜样冋声,可随心脏搏动而

6、摆动,隔膜样光带将管腔分隔成真腔与假腔,真腔较小,假腔较大,真腔内血流透声好,假腔内血流透声欠佳,呈淤积状或可见血栓。CDFI真腔内血流色彩明亮、鲜艳,流速快,假腔血流色彩暗淡、紊乱,流速慢[2】。沿剥离光带寻找,部分可见破U(出U或入U)。本组病例23例均可见主动脉增宽,管腔内均可见光带。8例假腔内可见血栓形成。5例可见出口与入口,6例仅见入口,7例仅见出口,5例未见破口,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肥胖、肺气肿、肠气多或超声自身技术特点,以及操作者技术水平有关。夹层动脉瘤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早期及时准确的超声检查,可以为临

7、床医师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生存率。超卢检查能够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并发症。主动脉内径增宽,内膜剥离形成真假两腔是超声诊断本病最确切的依据[3],结合病史,诊断本病多不难。本病需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假性动脉瘤为动脉全层破裂后被周围结缔组织包绕形成,可见破U、瘤腔以及附壁血栓。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创、无痛、且可反复观察等优点,并可行床旁检査,i诊断夹层动脉瘤冇特征性,己成为0前夹层动脉瘤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可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8、版社,1999,480-510[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67[3】许世豪,胡元平,柴义青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19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