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ID:23996751

大小:7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1页
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2页
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增强CT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江苏省沭阳县仁慈医院CT室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增强CT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将二维超声(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36例病例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31例。增强CT及US对肝外肭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別为91.67%(33/36)及77.78%(28/36),US与增强CT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增强CT对肝外胆管

2、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对肝外肭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增强CT;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肝脏的多数灶性病变按其部位及扩散范围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性黄疽。两侧肝管的完全性阻塞可致完全性阻塞性黄疽(同时有胆红素胆汁淤积参数增高)。如一侧肝管或其分支阻塞则导致不完全性阻塞性黄疽(胆红素正常而胆汁淤积参数增高)。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性黄疽是否存在转移肿瘤是医生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原发性肿瘤的症状可完全缺如(如胰头或胰尾部的癌肿,乳腺癌及主要位于右侧结肠的结肠癌),而肝转移常常是原发癌肿的晚期表现。实验生化诊断以碱性磷酸酶增高尤

3、为典型[1]。转氨酶可轻度增高,黄疸仅见于广泛肝转移病例。应用超声检查或CT多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8.2±8.6)岁。1.2方法增强CT应用使用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扫描,层后5mm,层间距5mm,螺距1.0,120KV,150MAo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脏下缘。增强扫描使用优维显

4、370注射液100ml,高压团注法。实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超声应用GELogiqE9及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1-5及4C腹部探头,探头频率分别为2.8〜5.0mhz及2.0〜4.0mhz。超声仪均配有随机自带的实吋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软件。行CEUS吋,采用低机械指数模式,Ml设定在0.07〜0.12。将二维超声(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2结果36例病例中良性病变5

5、例,恶性病变31例。增强CT及US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33/36)及77.78%(28/36),US与增强CT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US相比,P<0.05o3讨论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单发较多见,也可多发。肝脏外形多无改变,当病变较人位于肝脏表面处吋,轮廓可稍冇突起。瘤体可呈强冋卢、低冋声和混合冋声,以强冋声最多见[2】。直径小于2cm的血管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致密强冋声,边界清晰,犹如浮雕;当血管瘤直径达2-4cm吋,强回声内部可见筛网状无回声;大于4cm血管瘤多为混合冋声,内部可见管道状结构。低冋声血管瘤

6、少见,周边强冋声带是特征性表现。增强CT显示:周边很少奋血管绕行和血管压迫,内部血流显示率小于30%,其•流速较低[3]。如病变位于剑突下吋,探头稍加压,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去除压力后又恢复原来图像。CT平扫整个肝脏密布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其内密度均匀,边缘欠清楚;增强扫描门静脉显示肿块内较均匀强化,但无边缘强化征象,强化后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强化后结节与正常肝组织分界变清楚[4】。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尤以病变边缘、结节等明显。与普通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与之相比CT值约高出30〜40HU,病变轮廓显示清晰。通常情况

7、下,肝脏占位性病变以实质性病灶多见,其中又以恶性肿瘤常见。超卢内镜并不是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只在腹部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明确诊断,需要超声内镜助诊和EUSFNA获取组织学诊断时使用。超声内镜可以探査到腹部B超、CT、MR等曾经显示的病灶,也可探查到上述方法未发现的较小的病灶。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采用增强CT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殷晓煜.肝脏良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化治疗P].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09:80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