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

ID:23982883

大小:5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_第1页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_第2页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_第3页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绘画本末相顺理意及造境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处于浓厚的宗教、学术氛围。文人雅士吸取其中古韵内涵,对绘画理意进行探究与揣摩,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品味其中的奥妙,悟出中国绘画理意与人心本身和事物本质规律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映射在绘画作品不同的意境,影响至今。关键词:绘画理意;发展;写实写意;造境;本质规律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W05-5312(2012)29-0198-01中国绘画理意的发展是依据一定次序、合乎相关规律的。东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古圣人的思想意旨奥妙无穷,有时隐秘在绘画

2、作品之中,后人在观摩品味时,即使远古的一些理论学说已散落流失,也要通过画中的意境的传迗体会和感悟总结古人所要诉说的道理与含义,然后使之传承;可见绘画理意实为国画作品的精髓。它的发展从古至今和万物一样是循序渐进的。绘画中的“理”的提出,最初始于魏晋,随后逐渐丰富,集大成于宋。其中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思想的不断提炼、趋于成熟。隋唐时期,佛教凝合各宗派,使之形成了统一的宗派体系;道教也同样融合了南北精华,至此佛教与道教宗派林立,并涌现了大量的著作,为了与之抗衡,儒家学派吸取兼采南北经学、流派,并进一步发掘传统儒学的深层真谛,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入宋后,理学逐渐

3、兴盛,占据主导地位。开理学先声的“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主张“明体达用”,认为理论的研究最终落脚点是在实际中的运用。后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质,是社会基本道德和原则的规范。即道德的本体,人的道德作为依天理而生的本性是纯洁的。与朱熹并称为理学宗师的陆九渊却更加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将理最终归于人心,经过这样统一中的分歧,观点之间的磨合使理学得以大成。中国绘画在此间出现了“写实”和“写意”两种发展趋势。“理”在绘画中的含义是庞大多变的,可寓意为道理,有时是哲理,原理,或理论学说,甚至于宇宙天地规律之理。与之相随的“意”同样蕴涵广博

4、,即可解释为深刻的意念、意识,或团扇斗方中可见的磅礴志气,或可译为古风古韵的禅宗意境,但都是强调心有所感,可以说是绘画作者于观者沟通领悟的媒介,是古人与后人真切的心灵交流。理学家认为只要对万物的根源道理研究透彻,就可将宇宙原理和自我心性的了解、融合,即“格物致知”。作画的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符合事物规律是重要的。缺乏崇实的精神只求浮华,就不能孕育生命力长久的作品。画作一旦脱离生活,唯独能留下的是捧腹大笑。绘画需洞察幽深,才可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才能传神迗意;相反,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真理,偏颇错误结果都是贻笑大方。宫廷写实绘画将这种自然之“理”体现到了

5、极致。随后经过漫长的争执与感悟提炼,理学家对于探索宇宙可获得真理的信念开始动摇,逐渐转变观点。真理其实就在人的本身。重在自我反省,可大胆放手,凭直觉和意念来体会身处的自然,把握事物之理。文人画不仅是为了表现事物内在本质的目的,而且已经成为文人志士审视内心,自由的抒发性情,并通过文人不求形似只求意会的方式表迗出来。其中也就更加强调“理”、“意”的相互交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指出以生动浅近、贴切的比喻,来引发对哲理深刻的思考;用一些零落分散的事例,来发掘蕴含其中的规律。绘画中的艺术境界得以展现与世人面前,是文人雅士、士大夫苦心探索,在形

6、似与神似、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中不断地寻求平衡,遵循了真理在于人,运用了解的世间规律,达到人心的自我认识自身探索。现今的绘画氛围也不再是上古或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恬静,两袖清风,而是百家争鸣、中西方文化交界融合,甚至错乱、迷茫的思潮纵横交错的时期。现代中国绘画就更加研习古往今来的造境深意,只要是绘画作品就需要有独特的境界和透过绘画散发的空气一般传达心境与作品本质的内涵。而排斥,或运用于造逆自然规律而行,结果可想而知。此时更应平心下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应迗到的境界然后拥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便可做到镇静不燥,镇定不聒噪

7、就可感觉恬静安稳、心安理得,然后做周详缜密的考虑,便可真正的有所收获。这便是遵循事物本末先后的发展规律。绘画理意是作者性灵的一种升华,跃然与宇宙沧海之间,接通古韵气脉,正所谓:画到“通”时格自高。应注重身心品性的修养,净化意念,使之真诚纯净,以知识的累计为基础,而知识需通过细心的观察事物、品味自然而得到,随后以自然为源泉领悟发现真实的心境,得以更加深切的体会融入自然,这样就绘出了一个“圆”,而世间万物同样都是在这个圆中相辅相成,修养生息,循环往复。参考文献:[1]宗炳.画山水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0.[2]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出版社

8、: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3.[3]沈括.梦溪笔谈.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