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64355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剥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剥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教学重难点:1.感受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儿子”的爱。2.从中得到启示: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我们要勇
2、敢面对磨难。一、直接导入,题目正音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课件出示课题)首先,请同学们举起你的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提醒“剥”左边下面不是“水”)(齐读课题)出示“剥”的两种读音:去掉外皮或外壳读成bāo;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成bō。并据此推出“剥豆”的“剥”读音为“bāo”。举例:出示“剥花生”、“剥皮”、“剥夺”、“剥削”,让学生朗读,随机正音。一、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想一想课文写了
3、一件什么事?2.字词检查出示:利索、敛声息语、执著、沮丧、手不停歇、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多形式朗读,相机正音)3.理清课文主要内容请从上面选取几个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母子二人()地进行剥豆比赛,儿子虽然输了,但没有()。母亲想到自己比赛时()、(),实在大可不必。概括主要内容方法引导: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到了五、六年级,就要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我们要学会。其实概括文章内容,就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除了这种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抓住主要人物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4.随机过渡: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谁?(随机板书:母亲儿子)二、走进母亲,体会人物形象1.精读课文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圈出母亲动作变化的词。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生朗读描写母亲的句子)3.师:读完描写母亲的句子
5、,你发现母亲的动作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慢快缓紧)4.交流:既然是比赛,为什么母亲的动作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师:是呀,作为母亲,她时时刻刻为儿子着想,所以她要给儿子多一些自信,想到这儿,母亲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从这儿,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预设:慈祥。根据学生所说选择准确的板书)师:可是母亲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啊,正因为想到这些,母亲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节奏又紧了许多。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预设:严格)师: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
6、,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瞻前顾后。师:但是,不管是慈祥还是严格,这都是母亲对儿子的……这一慢一快、一缓一紧,透露出的都是母亲对儿子的……这都是母亲对儿子那深深的爱啊!1.交流写作方法:你是怎样读出母亲的爱的,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看这一慢一快、一紧一缓是什么描写啊?(预设:动作。师板书)师: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什么描写呢?(预设:心理。师板书)师: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母亲是个这样的人,知道母亲对儿子无论是慢、快,还是缓、紧,都是对儿
7、子的爱。一、走进儿子,体会儿子过渡: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啊。可是,她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儿子的表现吧!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儿子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旁边用简单的词语写一写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
8、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生自由朗读)交流: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儿子?(预设:自信、大气、认真、执著……)3.师:是啊,面对比赛认真执著,面对失败坦然接受,这样一个自信、大气的儿子,只会让母亲对他感到骄傲,所以母亲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有必要吗?(预设:没有)一、学习文章末段师引读:因为母亲发现: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