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ID:2373020

大小:7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5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_第1页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_第2页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_第3页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_第4页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温州实验中学郑建铭一、教材依据版本、章、节等名称,并将其复印件附教学设计后二、设计理念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中,科学探究主要是对微观结构进行间接的实验(如卢瑟福的ą粒子散射实验),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科学想象、推理、分析,形成原子结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探究的主要动力是不断提出“为什么”,学生也要根据现象积极思考,并展开科学想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应力图通过思辨的方式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逐步接近真理,从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三、教材分析

2、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特性,并提出分子的概念,用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来解释物质的一些性质。在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水》已采用了物质的微粒运动来解释溶解现象。对于常见的自然现象要进一步探究其规律,就需要对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分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的结构。本节内容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重点介绍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模型建立的历程,体验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为后续的元素的性质、周期表、化合

3、物的形成及化合价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继续学习物质的性质、变化等内容提供基本的原理和基本工具。四、学情分析通过三学期的学习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逐渐成熟,对抽象微观事物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前几节原子、符号及分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其中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有着复杂的结构,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教学中也缺乏让学生所熟悉的事实作为推断的依据,这对学习是一个难点。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7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

4、建立和修正”的学习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教学重点原子模型的建立与修正过程,原子的内部结构二、教学难点原子模型的建立与修正过程三、教学方法质疑、合作、探究四、教学准备学生:橡皮泥、白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出示图片师问:知道图片上两个字的实际大小吗?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师生互动、解释图片上文字的有关内容引出原子的内容。[设计意图:从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用

5、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最小的汉字——中国引入课题,即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起复习引入新课具有更好的效果。](二)新课展开师追问:原子是谁发现的?当时认为原子是什么形状?生答:道儿顿、实心球模型(板书)7师述:后来在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里有带负电子,而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说明原子里还有什么?为什么?生:讨论得出还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师讲述:当时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师出示西瓜,问:哪些部位相当于电子,哪些部位相当于正电荷?生答:西瓜籽和红色果肉师:你能给汤姆生

6、认为的原子模型取名吗?师生互动得出就叫西瓜模型。(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给原子的模型取名,激励学生所取的名字与科学家所取的名字相符,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师启发学生想象:若现有一束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粒子,撞击到这样的原子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会反弹回来,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推测能力,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猜想。]师述: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用带正电的a粒子去撞击金箔,用特殊装置拍下的录象如下(播放录象)师:取其中的一个原子形象的表示如下(播放FLASH)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现

7、象中你觉得原子的西瓜模型成立吗?你觉得原子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看录象、动画,思考、分析、互评、总结,得出原子的核式模型。(板书)述:以上就是1911年的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设计意图:没有直接提出卢瑟福的核式模型,而是让学生先仔细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的录象和动画,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猜测原子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在概括学生的猜测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出示史料佐证学生的猜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通过观看动画,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改变了教材上由结论来分析的模式,体现了由学生探究的

8、过程。]师述:后来1913年波尔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提出分层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