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

ID:23656934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_第1页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_第2页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_第3页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_第4页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教育生活的破与立  摘要:教师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习惯于教条化的“教”教材,习惯于固定、刻板化的教学过程。超越的路径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有效的反思;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育生活;习惯化;超越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3-0005-03  教育习惯是一种教育的生活方式,它反映了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教育习惯有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之分。不良的教育习惯是一种“惰性”,本身蕴含着拒绝变革、拒绝反思、

2、拒绝创新之意。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不良习惯之一,它阻碍着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只有超越“习惯化”的教育生活,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教育生活“习惯化”的理性审视  (一)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一种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当代的教育改革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按理说,教师应努力“

3、8学习和研究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修养,更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育研究的根基,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升教育专业素养和研究教育实践的能力,尽显教育智慧、实现自我更新”[1]。然而,事实上,他们习惯于经验性和操作性的旧模式、旧方法,缺乏教育改革的热情,对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有本能的抵触情绪。因为新的教育观念触动了教师既有的、习惯性的教育状态和教育方式,对他们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给他们带来了困难、麻烦、压力和挑战。  (二)习惯于教条化地“教”教材  机械化、教条化的

4、“教”教材现象在中小学较为普遍。在许多教师心目中,教材是官方的,著名专家学者编写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的精英,只能祟拜,不能质疑。凡是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正确的、重要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缺乏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意识和能力,习惯于“教”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备课、上课,还是教学评价,都以教材的要求为旨归,囿于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是:教师被教材所主宰,养成了对教材的习惯性依赖,逐渐丢失了主体意识及批判、质疑和研究的能力

5、;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被边缘化。  (三)习惯于固定、刻板化的教学过程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教学意味着机械的知识传输,重复相同的教学行为模式: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考试、再学习、再复习、再考试。由于教学规律是预设的,在教学之前就知道,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的特点,因而,教学过程只是一个“流”程,而没有“变”8,只是教学本质的流动和教学规律的呈现,这使得教学过程的存在、发展和结果都是可以预知的。教师只要遵循固定的教学规律,“演绎”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就可以完成预定的计

6、划,即备课、上课、复习、考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沦为遵循固定教学程序的教学机器,他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反思,也不需要创新,当然更不需要考虑教学的一切可能性。这会使教师丧失对教育生活的好奇、反思和变革意识,丧失自我完善和自我创造的实践精神,成为机械执行、简单照搬教材的教书匠。  二、教师教育生活“习惯化”的超越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生活“去习惯化”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要通过进修、培训、课程学习、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社会所倡导的教育理论,掌握新的教育目的观、

7、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师生观、学生观、课程观等,形成“公共”的教育观念,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去习惯化”是很有帮助的。正如一位正在进修研究生课程的教师所说:“我从读大专以后就觉得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有用,当时大专老师给的一些信息觉得特别地好。如当时提出的‘师生主体’,我觉得这个理论特别好、特别新,然后回去以后就做一些实践,我对这个东西马上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后来读本科,尤其读了现在的研究生,发现平时看到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解决,有了这些理论之后就愿意去实践,愿意做研究似地搞教学,这样你在自己的观念方面自然会

8、有特别的东西。所以真的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2]127。8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拥有个人化的教育观念。尽管社会倡导的教育理论是个人化教育观念的“思想源泉”之一,但如果离开了教师内因的作用,离开了教师的反思、内化、实践,“公共”的教育观念难以在教师的实践中有效运用。社会倡导的教育理论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化的教育观念,才能对教学实践真正发挥实效。教师对社会倡导的教育理论的个性化学习、理解、反思、内化,不只是接受和继承,还包含了教师的自我建构、自我创造,这本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