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

ID:2345703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8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_第1页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_第2页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_第3页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_第4页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关于的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导读:的饱学之士,先后培育了一大批人才。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锦屏书院为保宁閤府公共学堂,1912年改名为保属联中,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四中迁入。1946年国立四中撤销后,省立阆中中学迁此,六十年代更名为阆中东风中学校,校园一隅仍保留有部分书院院落与古建筑(如图1)。  1锦屏书院的选址  书院是我国古代摘要:锦屏书院为阆中四大书院之首,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书院曾四次迁建,最终落址于宋代古治平园旧址,规模宏整,园林佳构成大观。本文通过简述了

2、书院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其选址、布局、理水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色,以期资为复原书院旧貌,、重见昔日盛况提供借参考依据鉴。  关键词:锦屏书院;书院园林;明代园林;园林理水  1671-2641(2012)05-0000-00  收稿日期:2012-08-22  修回日期:2012-10-05  古代阆中倡导儒家学义、文治教化,十分注重教育和文人取士。自汉唐以来,阆中地区人才济济,教育水平仅次于成都地区,享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明清两代,阆中更大兴黉学,不仅有官办的府学、县学,而且由官方创办书院,民间办学积极响应。阆中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3、是“三陈书院”,而最著名的书院是“锦屏书院”。此二者与月岩书院、云屏书院并称阆中四大书院,以锦屏书院为其首,享誉全川。  锦屏书院于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由知府张思聪创建于锦屏之阳,御史李东题曰“尊道阁”。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阆中锦屏书院的园林艺术特色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542年)佥事杨瞻重修。明万历末,知府周道直迁于城内府文庙射圃旧址,附近于靠近学宫。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御史彭际遇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78年)学使周灿培修。未久圮毁。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观察使周琬重修。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

4、758年),知府庄学和迁建书院于城外东北隅的宋代古治平园旧址,即今之阆中东风中学校址。工程浩大,规模宏整,甲于全川,自此便有了“西有贡院、东有书院”之说。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邑令李天培惑于风水之说,迁还城内故处。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川北道黎学锦复迁今所,亭台池沼亦复清华,惟精坚则不逮前矣。  阆中是川北道、保宁府的治所,锦屏书院是所属州县的最高学府,讲学的都是有名的饱学之士,先后培育了一大批人才。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锦屏书院为保宁閤府公共学堂,1912年改名为保属联中,抗日战争时期

5、国立四中迁入。1946年国立四中撤销后,省立阆中中学迁此,六十年代更名为阆中东风中学校,校园一隅仍保留有部分书院院落与古建筑(如图1)。  1锦屏书院的选址  书院是我国古代儒家人士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非常讲求环境的选择和建设,尤其重视教育氛围的营造。书院一般多的选址于或一般为自然条件优秀的风景名胜地,依傍名山秀水,吸取天地之灵气;或历朝名人先贤的治学养性之所,以期获前辈激励,成就自身学问,正所谓“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踵名贤之迹,与尚友之思”[1]。  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中国文人旨趣,是书院择址的理想和追求。锦

6、屏书院最初建于城南锦屏山之风景秀丽处,“每当斜阳倒射,暮霭欲生,自山北望之,诸峰环绕其后,交辉互映,秀绝寰区”。可见“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秀色,可赏“暝漠轻烟罩郡城,渔舟灯火倒观星”的郡城风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正如祝允明曰:“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性生”。自然山水常被比拟为道德品行和知识素养的象征,被作为情感活动的触媒剂,身临其境可获得精神上的感应与共鸣[2]。将君子比德思想融入环境,寓于教化,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书院选址既择胜,更重文化渊薮,赋教化予于人文环境之中。为此,书院便从锦屏山迁于城内府文庙

7、射圃旧址,附近于靠近学宫。邑人徐中丞绍吉碑记云:“命曰锦屏,纪地灵也。附近学宫,示仰止也。”[3]阆中是我国四大风水古城之一,书院选址自然离不开传统的风水观,同时还与士风、文气、人脉交织在一起,所谓“山屏水障,藏精聚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将文化与自然融会。出于自然、人文、风水等方面的考虑,锦屏书院的两次重大迁建均选址于古治平园旧址。  乾隆二十三年,庄学和察书院喟然曰:“人文不焕,地脉不兴也”又见“玉台之南,锦屏之北,登高四眺,有胜址焉。龙凤两山于兹接脉,南东之水于此澄源,雁塔巽昂,星台坎抱,其于山文为阆字耶!水文为巴字耶!然

8、则于人文可不为读书问字之区也?乃告寅僚,谘绅士,佥曰,郁郁葱葱,佳哉勿失。”[4]于是经周密规划,将书院迁于东园旧址,“聿迁神祠,建奎阁,创吟肪,辟讲堂,采石于山,运材于水,......工累年计,费累千计,瓦石竹木累万计,厅楼亭累什计”[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