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ID:2335632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个国家既要立于不败之地,又要屹立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时代召唤着现代的诸葛亮、诺贝尔、爱因斯坦这些"智能型"人才,而非赵括,马诬那样"知识型"的人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师责无旁贷,而今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并非吹毛求疵而乃事实:"填鸭式"、"复印机式"、"故事课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高投入、低效益"的学科、"最喜欢历史、最不爱历史课、最恨历史高考"等观念还有不小的"市场";重视"

2、知识型"的传授,缺少"思维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抹杀了思维个性、束缚了教学改革、降低了教学效果等。历史教坛需要新鲜空气,需要思维的广阔空间。  一、要懂得历史思维能力的品质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据此含义有如下品质特征:  1.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瞧必然,撇开枝节观主流,皆为历史思维的深刻性。历史课本的事例举目就是,鸦片战争表面是"维护商业"而实质是将中国沦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如此等,不一而足。5  2

3、.综合性:全面地考察问题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历史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应对有关广泛而普遍联系的历史现象进行多视角的、多层次的综合分析。综合性是衡量思维质量的又一标准。  3.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与历史学科是一对"孪生兄弟"、"亲蜜的情侣"。历史知识,无论是章节,还是单元,尤其专题都离不开概括。  4.准确性:历史知识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结合的特点。历史的真实和唯物史的正确性,要求历史思维应有准确性,历史课本结论是史学界最权威的观点,如: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如此等不胜枚举。  5.创造性:是一

4、种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年的高考题也有之,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外交努力的评述,这就考查了学生创造性,历史高考注意考查历史思维的创造性,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重要导向作用。  二、要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研究和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应,展示学生思维个性等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略陈管见,就教方家。  1.更新观念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开路先锋",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必然。既然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要把讨论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

5、教学活动视为浪费时间,否则体会不到合作效应。  2.激发兴趣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门户",兴趣不仅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而且"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它"。因此,兴趣是思维发展前导,是发展思维内在"激素"。5  3.改进教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翅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导向作用举足轻重。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务必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具体有以下尝试做法:  (1)图示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历史课因其学科特

6、点,可使用教具,诸如地图、图示、图片以及模型、录像等。  (2)理论法:造就分析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历史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也是锻炼思维的综合性、深刻性、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的方法。  (3)迁移法:培养经验思维能力的"良药"。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历史知识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先经分析得出规律,然后据规律去分析问题。  (4)史料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历史上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各样的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史料在历

7、史教学中作用也仁智互见。  (5)比较法:培养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主要捷径。比较法既是人们认识事物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这两种思维的可靠保证。在历史的教与学中,只要随时留意,就会发现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  (6)时空法:培养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教师注意利用时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横断面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揭示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系,有利于认识历史发展某些规律。  (7)启发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处方"。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因此,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了直观启发、比较启

8、发、设疑启发等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5  4.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它。  (1)把"钥匙"交给学生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为了让学生从"乐学"向"会学"、"善学"迈进,竭力做到了:①变重知识掌握为重能力培养;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③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2)根据历史知识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