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

ID:23127699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84例临床观王明东(江苏省徐州市铜山IX大许镇中心卫生院221165)【摘要】目的探索中丙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方法。方法用自拟化瘀通脉饮结合两药治疗腔梗84例,并与丙药常规治疗8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84例中,改善症状、降脂方面,显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6.7%。对照组显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丙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两医治疗。【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中丙医结合治疗自拟化瘀通脉饮活血化瘀【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2095-1752(2012)17-0018-02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1]是因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性变、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液化组织并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而得名。木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约20%,高发年龄组在60〜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倍。白天发病者居多,多数无明显诱因,常见于亚急性和慢性起病,症状一般于12h至3天达到高峰。因闭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祌经系统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

3、U眼歪斜、偏身麻木感觉异常等严重可发生半身不遂、失语,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木病发生多与患者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水平等成正相关,故积极地稳定血压、调脂、降血粘、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缩短疗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我们应用自拟化瘀通脉饮参合丙药尼莫地平、维生素E、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4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64例患者均为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2002年02月〜2010年02月)诊治的病人,经临

4、床CT及理化检查确诊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的病例。其中伴有高血压108例,冠心病64例,高脂血症113例,高血粘126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6.5±7.8岁),对照组80例,男43例,女37岁,平均年龄(65.2±8.2)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o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遵循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的诊断标准》[2]中相关的诊断标准,而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中

5、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诊断为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标准。1.3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既往无脑血管病史。②发病24小吋内就诊。③有神经功能缺失,意识清醒。④均经详细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査。1.4排除标准:①有明确肝肾或心功能衰竭,造血功能异常:②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恶液质:③近四个月奋外科手术或奋外伤史:④奋代谢免疫性疾病或者是接受免疫控制剂治疗的患者。1.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休息等)、抗血小板、控制

6、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稳定血压、防治感染等,以及原发性疾病的治疗,14天为1个疗程。2.2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通脉饮治疗,其药物组成:地龙10g,水姪5g,黄芪20g,丹参10g,葛根10g,川芎10g,女贞子10g石菖蒲5g,红花5g,结合辨证分型加味。首煎加水800ml,文火煎40min:取汁约400ml;再煎加水400ml,文火煎40min,取汁约200ml,二煎所得药汁混合,每天3次,每次口服或鼻饲200ml,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每十四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2.3观察项B①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

7、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②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中四项(胆固醇、甘汕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2.4统计方法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s)表示。1.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满分为28分,起点分最低分不低于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①基本痊愈≥85%,②显效≥50%,③有效≥20%,④无效<20%。表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3.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84例,基本痊愈21例,显

8、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愈显率76.19%,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80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2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愈显率4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3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