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07044
大小:17.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苏教版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苏教版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
3、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近
4、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5、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自学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3.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
6、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艹”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
7、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