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28025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3
《试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性质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性质”是“人文素质课”,它有别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性质”规定。这一性质界定,一方面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另一方面,也是课程本身教学内容与目的的真实体现与反映。其实质在于:通过强调课程内在的“人文价值”,以凸显其所具有的“培养素质、提升素
2、质”的“人文功能”。“人文素质课”的定位对于进一步认识“基础”课程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总体性质;具体性质;人文素质课 简介:何光辉(1970-),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讲师。(安徽 芜湖 24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04)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2)02-0029-02 一、概述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性质”,课程的编著者与国家有关教育职能部门,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只是基于传统思政课的总体内容与特点,作了具有指导性的“总体性质”规定。其中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性质有这样的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
4、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1]上述对于“基础”课程性质的说明,突出的依然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总体性质”的宽泛规定,而非基于课程本身内容与目的的“具体性质”的界定。然而,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如果没有基于课程本身教学内容与目的,对其性质作出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常常会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困惑。因为,课程的“具体性质”往往直接影响我们对于课程特点的认识,并决定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运用。如果仅仅依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宽泛的“总体性质”规定来展开教学,无形中就会把它当做“政治说教”或“理
5、论宣讲”,就会直接影响到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运用与实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大学生都把这门课看作是“政治教化课”或“思想洗脑课”,如此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上言,任课教师有必要基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对课程的“具体性质”给出明确的界定。 对此,学界也不断有人作出自己的探讨。但就已有的成果看,当前的探索,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总体性质”的分析与说明上,而缺少真正基于课程本身的内容与目的来作出明确而恰当的“具体性质”
6、界定。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的两位研究人员认为:“从课程名称来看,‘基础’课着重于道德与法律教育,但它亦是一门规定性的政治课。”[2]因而,接着对课程的“政治性”作了如下的分析:第一,课程指导思想的政治性;第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体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政治要求;第三,课程内容体现着教育的政治性。显然,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性质”就是门“政治课”,这种课程性质的认定,虽然与教育职能部门对其性质所做的宏观规定并没二致,但理由的关键是:没能真正根据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做出实事求是、
7、恰如其分的性质分析。也即是说,我们不能以课程指导性的“总体性质”规定,来代替对课程本身“具体性质”的界定:一个是教育职能部门基于总体教育教学要求作出的宏观规定,一个应是教师本人基于课程本身内容与目的给出的微观探讨,二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总体性质”的指导下,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内的高校思政课的“具体性质”,作出不断的探索,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的教学,不断增强教学实效性。以下,本文尝试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具体性质”作专门的
8、探讨。 二、作为“人文素质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门课程的“具体性质”取决于该课程的内容,并与其教学目的有着根本的联系。我们知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观、法制观几个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法律规范、法律精神、法制观念、法律制度教育。同时,依据2005年颁发的《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