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6718
大小:7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6
《试谈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特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特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特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课程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上新台阶; 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其成为精品课程 和品牌课程。其次,要建立健全“叠加教学”的制度与机制,拓展“叠加教学”的方式、策略:(1)要整合学校、企业教育资源,校企 ;采取依托X络、 携手实施思政课“叠加教育教学”(2)“群”、深 入企业调研、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搞专题辅导报[摘要]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
2、评为“第五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基于落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 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并且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 “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课程建设特色 [简介]邓复群(1964-),男,江西南康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学。(广东江门5290
3、90) []A[]1004-3985(2012)15-0108-03 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而来, 实施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进行更加规 (以下简称“05方案” “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笔者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江范化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着重从课程特色的角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课程X站建设等方 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理由。我院的“基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院“基础”课程的 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
4、”课程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转主要特色是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为何要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 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首先有几个关系问 题需要厘清: 1.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的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笔者认为, 规范是政策,是制度,是前提,是基础。如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 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教育部关于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实施方案(“05方案”),省委省政府和教 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规定;特色 是实施,是措施,是教改,是亮点。
5、讲特色不能离开规范,讲规范 不能离开特色。 2.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各高校的共性与个性(特色)的关 系?笔者认为,一方面,课程本质上是思想课、理 “基础”政治课、 论课,而非一般文化课(通识课)、技术课、技能课、工具课,应防 止将本课程急功近利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课程又属于 “基础” 修养课,应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应防止脱离现实、脱离学生、脱离 培养目标、脱离专业特点的无的放矢。我们的课程建设既有与 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共同之处,也有与其他 高校课程建设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注意提炼课 程建设的特色,以便进一步推动今后包括教学改革
6、在内的课程 建设。 从共性而言,高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以人为 本,为学生健康成才施教,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把本课程建设 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从个性而言,基于落实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背景;并且结合我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 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注重实践性、融合 职业性、体现开
7、放性、突显互动性的特色。 二、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注重实践性 我们认为,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关键在于践 行。因此,我们在保证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学时的前提下,特别 注重抓实践教学环节。 1.在本课程教学大纲中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明确 了实践教学的目的、途径、主要形式和学时。我们把实践教学的 途径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实践教学是指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专题性的案例教学、 讨论课、辩论课、调研心得交流课等; 演讲课、“第二课堂”是指 课堂外的校内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