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7733
大小:7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从财政体制改革看城投债未来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财政体制改革看城投债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城投债是我国债券市场上一类同时具有企业和政府双重属性的债券品种,其发展路径曲折复杂,投资不确定性较大。本文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角度来研宄城投债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投债产生的背景、政府对城投债的管理思路和框架,阐明了城投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思路。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城投债投资债务风险城投债是从发行主体角度界定的一个债券品种,指城投公司发行的债
2、券。城投公司又称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在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后,替代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职能而产生的。1993年,上海城市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发行首只城投债。此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投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债券品种之一,年发行景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在整个信用债市场存量规模中占比超过20%。与其他类型信用债不同的是,由于城投债本身所具有的政府属性,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信用债,自2014年“超口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首例实质性违约债券之后,债券违约日益频繁,违约主体从民营企业逐步扩展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乃至中央
3、企?I。城投债作为我国信用债券市场上最后的尚未出现实质性违约的信用债品种,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零违约”的状态?作为政府行使资源配置职能的秉要抓手,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口益严格的情况下,城投债未来的角色地位是否将发生变化?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硬印的两面。本文将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视角,研究分析城投债发展的背景、逻辑和趋势,以期对未来城投债的投资判断有所禆益。历史背景(一)财政体制改革对城投债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必须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财政体制改革也随之展开。1994年,财政
4、正式启动分税制改革,初步划分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改变了以往“包干制”、“分成制”的财政体制,既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迅速提高,一度接近全国财政收入的60%,如图1所示。地方财政资金支出与收入的缺U主要由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这种财政收支方式有其合理性,不仅提高了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使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能够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应该说,财政体制的分税制改革从根本上理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范围的划分,基本
5、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矛盾,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并不彻底,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地方政府存在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支出责任与财力不适应的问题。1.转移支付不能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不指定用途,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安排和使用;专项转移支付则由中央政府指定用途,地方政府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能随意动用,且通常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一部分。比如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安排1.18万亿元,地方政府配套1.25万亿元,剩下的将近2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则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负债形式筹
6、措。1据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统计,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总额为23679亿元,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均衡性转移支付2仅为3918亿元,而专项转移支付达12359亿元。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长期以专项转移支付力主,虽然近年来占比逐渐下降(见图3),但并没有有效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2.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不到位。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逐步扩大的同时,省级以下政府分税制改革并不到位,大部分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仍然是传统的“包干制”、“分成制”,省级政府集中丫大部分的财力,市、县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很少,而越到基层政府,其支出责任越大,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越不匹配。3.在以GD
7、P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有扩大财政支出的动机。长期以来,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一直比较高,其中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支出项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也持续上升(见图4)。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中城市是引领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对GDP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并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也能使城市土地大幅度升值,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在此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