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于让哲学课堂趣味盎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让哲学课堂趣味盎然对于让哲学课堂趣味盎然导读: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土,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兴奋,学而忘
2、倦,从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因此,哲学教师必须深刻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培养学生对哲学应有的积极追求与热烈祈盼的心态。那么,有哪些因素可以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一)《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土,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
3、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理由。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
4、,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策略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策略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策略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作用呢? (二)“按图索骥” 我国古代有名的相马专家伯乐著有《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目如青蚨,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曲饼。”有一
5、天他的儿子拿起经书,按照书上所讲的这些特征出去“相马”(按图索骥)。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额头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只是四个蹄子不像垒起的酒曲饼。”伯乐见了,苦笑不得,对儿子说:“你的这匹马太会跳了,大概驾驭不了啊!” 伯乐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把“癞蛤蟆”当“良马”的笑话呢?伯乐的儿子不顾实际情况,只是死搬教条。之所以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就在于他生吞活剥书本知识,唯书不唯实,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那么,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白马非马论”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出
6、关,当时马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因而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辩解说:我骑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因而,虽法令规定不准带马出关,但他骑着的白马是可以出关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名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白马非马论”显然是荒谬的。然而它错在什么地方呢?是否也包含了合理的理论成分呢?只有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引入哲学观点,展开激烈讨论 关于世界的本原理由,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同学们,你们赞同以上观点吗? 关于运动,赫拉克利特提
7、出的“流变学说”,所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让哲学课堂趣味盎然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芝诺提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和“飞矢不动”,黑格尔提出“运动着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运动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三、引用寓言故事,领会深奥哲理 (一)《扁鹊见齐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