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ID:22585333

大小:9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30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_第1页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_第2页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_第3页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_第4页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春秋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神权和宗法思想动摇,革新思想兴起。管仲、子产、邓析是当时主张革新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们的改革主张中,都强调对西周的礼治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法治”的思想的萌芽。总的说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从制度上讲,是由礼制到法制的变革;从政治法律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法治的变革。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首先,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

2、的法律观,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其次,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第三,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管仲认为,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

3、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这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国之四维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政治法律主张。他把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绳索断了,国家就会倾斜、危险、动乱甚至灭亡。因此,只有整顿、推行礼义廉耻,君主政令才会通行无阻。管仲在继承周礼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1)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2)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3)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4)批判“刑

4、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二、“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度。管仲在沿袭“国鄙”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实行“三国”,即把国分成二十多个乡。五鄙是指将“鄙”即农村分为五个行政区域,分别由五个士大夫统管。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管仲主张,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

5、尤其是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管仲利用齐国的资源条件,大兴渔业、盐业和治铸业,其主要措施是设置盐官和铁官,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农业方面,他主张“均地分力”,“与民分货”,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人耕种,然后抽取一定的租税和徭役,从而使农业生产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系,激发其生产的积极性。第二节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子产是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他的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征,即一方面强调礼治的重要,要求贵族必须遵守礼义;另一方面又削弱了礼治思想的天命神权色彩及其习俗性,使礼治趋于自然化、社会化和规则化。他的刑法思想则带有后来法家思想的色彩。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子产论礼,一

6、方面把礼与仪区别开来,一方面又把礼视为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强调礼应适应民心。这就使礼自然化、社会化,为沟通礼与法创造了条件。二、改革内政,创立新政18改革行政编制和土地制度;加强对官吏的控制,奖赏忠于职守和奉公节俭的贵族与官吏,打击骄奢淫逸的不法之徒;作丘赋,确认土地私有制。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的"铸刑书",即把成文法的条文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从而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子产铸刑书的创举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思想震动,受到了保守派贵族的指责和非难。晋国的名臣叔向当即写信批评,认为刑罚的公布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

7、,断言此举必然造成家破国亡的后果;叔向指责“铸刑书”使“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是对礼的破坏。针对叔向的责难,子产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和坚决立场:1,子产认为铸刑书是为了救世,为了巩固行政、土地、赋税方面的改革成果,是为了郑国的生存和富强;2,子产认为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礼并不是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很多基本法律规定都是从礼中衍生出来的,制定和公布刑书,正是体现了礼的要求,并非违背礼的宗旨。他们的分歧表现了春秋时期两种不同的礼刑观。叔向坚持传统的周礼和刑罚密秘而不宣的原则,而子产则认为传统周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